楠木軒

煎餅攤大媽月入10萬 這才是正確發家之路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綜合

  煎餅使我們現代上班族快捷解決早飯的選擇之一,近日在北京爆出煎餅攤月入3萬的報道一下就火了,很多人覺得吃驚,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媽們買煎餅真的這麼賺錢嗎?我們用事實來説話。

  1.“流動攤”:煎餅攤每天早上我們在大馬路上就可以見到,一蛋一腸的煎餅果子價格大概6元,做多一天做個100份,但這樣的價格肯定做不到一月上萬的價格來。

  2.人多位置好的商業區:人多自然買的也多,如果選擇這樣的好位置自然利潤也就上去了,一個月掙下來估計也有七八千的收入,跟普通白領的工資也就差不多,可能這就挺好了,但對於以上的數字還是遠遠不夠的。

  3.加盟經營店:現在不同的上班方式,經營模式,隨着時代的發展,其實早點也在改革,只是你沒有注意到,為什麼人家煎餅創業者賈秀英能月入十萬,供女兒上大學,買房買車,你可能認為這是在騙人,在炒作,但確實存在,只是你的理念還停留在舊制度下,賈秀英能月入十萬只要是她加盟經營店鋪,形成品牌,其間在北京開了三家煎餅店,聯合現在的外賣模式,收入自然不斷上漲。

  發家致富是每個人都想的,但是資金、人脈等外界的限制使你望而卻步,不如考慮一下煎餅攤?


  今天想説説煎餅的事,不,説説有營養的事,有多人説自己辛辛苦苦讀了這麼多年書,畢業了還沒一個快遞小哥賺得多。我覺得問這個問題的人首先就沒搞清楚兩件事,一憑什麼你讀了書就要賺得多,二憑什麼看不起外賣小哥這個職業,讓你去幹還不定幹得好。

  前幾天看到朋友圈轉發的一則“笑話”。煎餅攤的大媽火了,和顧客發生爭執。

  於是大媽説: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看到這個消息頓時.....

  就因為你讀了大學?

  又或者説,我極端地認為,但凡問出類似問題的人,真的很難有很大的出息,因為還停留在這種思維方式的人很難轉變觀念。

  觀念的轉變,決定了最本質的東西

  比學歷,比收入的轉變都要難得多

  一個好的旅拍攝影師,年收入過百萬是基本線。

  一個在大學時候你看不起,專業就是電子商務,在網上開個店,只需要在家裏辦公室的,如今早就已經穩穩千萬收入。

  一個你還沒有開始討厭微商時候,就弄懂微商傳播思路,經營模式的微商,年收入早已過億。

  也從未去想過,自己除了文憑,還剩下什麼。

  比起機構價值,公司價值

  最重要的是,你有什麼價值

  我畢業的時候,我只覺得外交部,商務部,央企,國企,或者説央媒這些屬於很好的網友:錢就是這麼省出來的" href="https://www.nanmuxuan.com/zh-mo/complex/IHVmHidcNT.html">工作,我們看的是機構的價值,是公司的價值,是體面不體面。

  而如今,你發現,即便是早幾年火的不行的石油行業也會不景氣,即便如日中天的紙媒也會一瞬間就垮塌,你幾乎找不到報刊亭了,也就是一瞬間,你想買雜誌都不知道上哪兒買了。

  世界變化太快,然後像我這樣中規中矩的女生,也才會明白,比體面,比收入,比機構價值,比公司價值更重要的是你自身的價值。

  這個價值和學歷無關,和工作單位無關,是你真真實實有什麼本事。

  我特別欣賞之前復旦學生的那個帖子,如今90後95後的同學們已經深知,為什麼我有了高文憑,卻感覺自己仍然一無所有。

  大家終於放下了這些所謂的標籤,去思考自己究竟會什麼,去焦慮自身價值了。

  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很可惜,如此想的人還是太少。有太多的人,依然停留在為什麼我在一個大機構,大公司,為什麼我的收入還不如一個煎餅攤大媽。

  但你從來沒有去想過,一個地鐵口的早餐攤,一上午的人流量是多少,它除了雞蛋餅以外,還有多少種豆漿,粥之類的附加產品,

  大媽每天幾點鐘起牀,去哪裏進貨,幾點鐘收攤,有多少成本,有多少利潤,又有多少每天起早貪黑的付出,你從來沒有想要去了解過這個行業。

  你在所謂的辦公室裏吹着冷氣,每天做的毫無附加值的東西,就是做做表格,複印文件,跑跑簽字,等着五點鐘準時下班衝出去辦公室的時候,

  你從來沒想過你創造了多少價值,而大媽付出過多少辛苦,核算過多少成本,每天讓多少人在行色匆匆中,吃到了滿意的早餐。

  那麼當她月入3萬的時候,你又有什麼理由覺得浮誇。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

  而格局才影響人一生

  有句被説過無數遍的話: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還沒高調的資格呢,就嚷嚷着要低調,還沒活明白呢就開始説去偽存真,這是一種最損己不利人的行為,自己活得假,別人看着也特別累。

  讀書是一生的事,不是什麼時候要用到了,我們才去學什麼。

  ▲劉媛媛演講“寒門貴子”/《超級演説家》

  劉媛媛在《超級演説家》中曾發表過這樣一段演説:

  “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鑰匙,有些人出生連爸媽都沒有,人生跟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的人生是怎麼樣,完全決定於自己的感受。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感動,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動的一生;你一輩子都立志於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生就是鬥士的一生。”

  這世界就是,一些人總在晝夜不停地運轉,而另外一些人,起牀就發現世界已經變了。

  我們完全不能去歧視,那些我們理所當然覺得不該賺這麼多錢的工作。不能把自己的傲慢,狹隘和偏見強加給別人。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價值,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辛苦。

  我認識的,相對財務自由的人,從來都不會去問,憑什麼他能夠賺這麼多錢,也從來不會去滿臉鄙夷地説,“他不過就是賺了點錢麼,有什麼了不起。”

  因為他們深知,金錢是這個真實世界給我們的掌聲。

  而往往那些不願意付出,不願意辛苦,拿了文憑就想要問社會要高薪的人,心態才越來越失衡。

  二十幾歲,是人生最重要的增值期。不要把它浪費在迷茫、糾結與尋找喜歡的事情上。

  你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是因為你嘗試得不夠多。

  你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裏,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努力過。只有經歷了努力與挫折,你才能明白自己的痛與愛。

  人生,不是躺在家裏就能想明白,聽人生導師講成功學也沒用。以賺錢為目的去努力,你就會知道人生是什麼,自己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別在該賺錢的時候談情懷。三十歲之後的人生可能性,取決於你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有沒有努力賺錢。努力賺錢,不僅僅是為了錢,而是你所有的成長,只在努力賺錢這個動力支持下,才來得更快、更猛、更有力量。

  當你完全理解不了煎餅大媽為什麼能月入3萬,你強烈地要抱怨憑什麼自己工資那麼低的時候,你的思維模式,已經完全配不上你的高文憑身份了。

  End

  這件事,大家有什麼看法?

  丨文章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仁和會計

  (2017-09-14)


  最近一位攤煎餅的大媽火了,起因是和顧客爭執少了雞蛋,不料大媽脱口而出“我月入3萬會少你一個雞蛋?”引起眾人譁然。都能看見路邊小攤小販的辛苦,也知道他們賺得不少,但月入3萬這個數字説出口,還是讓人有些吃驚,這可比寫字樓裏的很多白領收入高多了!

  不少網友又説,又要騙我去賣煎餅了!不過,這煎餅也不是那麼好賣的,小攤要想生意好,全靠攤主起得早啊!據北京通州果園地鐵口的煎餅大媽説,為了這生意,她和老伴每天兩點多就要起來準備食材,全部準備好也要四點半了,再匆匆騎電動車趕到地鐵口擺攤,她攤煎餅,老伴賣千層餅和粥。

  一般會賣到早上九點半,有時還會更晚些,每天早上重複攤煎餅動作二百多次,全年無休,除了大年初一初二算放個假,其餘時間都不耽誤。當被問及月收入時,大媽説,她完全相信網傳的月入3萬的事情,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每天顧客非常多,月入3萬不是吹牛。

  她還説,通州果園地鐵站並不是人流量非常大的地鐵口,但沒辦法,做他們這行都要交份錢的,被分到哪裏,就在哪裏擺攤了,她見過鳥巢附近的煎餅攤,那叫一個人多,肯定能賺不少。

  就拿一月30天,每天200個煎餅,每個煎餅6塊錢來算,大媽每月的毛利潤至少有36000元,除去成本,淨收入也十分可觀,而其他熱門小吃街,人流量大的地鐵站,月入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想想每天兩點多起牀,兩隻手一刻不停的幹活,夏天汗流浹背,冬天冷風呼嘯,賣早點的辛苦常人又怎麼能體會得到呢?

  出行用來回拼車,基於真正的共享經濟,更實惠、更人性化,最大程度讓利給車主,把便捷的出行方式帶到人們的生活中。

  (2017-09-05)


  最近,北京黃金地段一個煎餅攤的大媽火了。顧客拿到煎餅果子之後,堅持認為大媽少打了一個雞蛋,大媽辯解不過,忍不住説了一句: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此言一出,網友譁然。評論區裏,大家紛紛指出,身邊有好多類似煎餅大媽的牛人。

  這幾年,這樣的新聞好像尤其的多,比如:石旺軍在武漢賣烤紅薯,他説去年秋天和冬天,一天賣100多斤,一個月賺一萬多。在武漢做手機貼膜生意的趙周橋説,三年前最多一個月掙3萬,現在做滿30天,一個月掙1.5萬。河南大學大三學生胡睿文,拿5000元壓歲錢先進了一批箱包在網上銷售,後又陸續上了鞋子、絲巾等,一年營業收入達到80萬元!21歲的她已成為某護膚品網店4城總代理,月賬面交易額近百萬…

  對一般人來説,煎餅大媽的收入到底是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煎餅大媽一句話,又掀起了“讀書是否有用”的高潮,腦力勞動者不如體力勞動者掙得多,上過大學的不如擺攤賣飯的?

  正方觀點

  賣煎餅並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容易,起早貪黑,滿身油污,更沒有吃喝玩樂的時間。其他行業也同樣,付出艱辛,犧牲掉一般人享受的時間,把精力都用在生意上,也需要機會機緣、個人努力、外部認可等因素相互配合。

  反方觀點

  學歷並不是高收入的保證書,但市場經濟意味着,所有的競爭都來自於稀缺性。每個行業又都有存在的必要,高學歷人才肩負着推動社會發展的重任,對於高學歷人才來説,只要學藝精,在哪都是稀缺人才,也可以“體面工作+較高報酬”。

  作者:才宇

  (2017-09-02)


  前段時間,

  北京黃金地段,

  一個煎餅攤大媽火了~

  當時顧客拿到煎餅果子後,

  堅持認為大媽少給自己

  打了一個雞蛋。

  大媽辯解不過,

  忍不住説了一句,

  “我月入3萬

  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

  消息一出,

  頓時眾網友疾呼

  大受刺激!

  在評論區,

  網友的回憶裏,

  湧現出了好多

  類似煎餅大媽的牛人↓

  難怪有網友表示,

  還工作什麼,

  不如去新東方學習攤煎餅!

  一個火爆的段子,讓攤煎餅大媽秒從低收入羣體中華麗麗跳出來,成了自帶土豪光環的熱門行業。

  不過,在北京擺煎餅攤每月能掙3萬,在石家莊呢?

  記者今早在省會建設大街附近小區和友誼北大街附近小區裏轉了一圈,在早餐的香味中瞭解了一下煎餅、豆腐腦、雞蛋灌餅等攤主的收入情況。結果讓記者不僅嘴饞,還很眼饞!

  在友誼北大街附近一小區裏,一個煎餅攤前站着不少等餐市民。只見老闆左右開弓,在面前的兩副爐具上熟練操作着。

  “前面還有幾套啊?”一位剛湊過來的小區居民問道。

  “7套!”老闆迅速回應,手上的活兒不停。

  小米或紫米糊糊倒上餅鐺,拿着工具轉兩圈就是一張薄薄的餅,再磕一個雞蛋,攤勻,加熱一會兒就蛋餅合一了,把餅從鍋上取下來,放上脆片,撒上葱花一裹,再包起來,不到5分鐘,一個熱乎乎的煎餅就做好了。

  咬上一口,軟中帶着脆,香啊……

  記者一邊吃一邊跟老闆聊了起來,老闆告訴記者,這樣的煎餅她一天能賣200套。

  記者忍不住一算,

  一套加一個雞蛋的煎餅要4元,

  那200套就是800元啊!

  比自己的收入高了不知多少倍!

  好心塞有木有!

  那麼,這樣一個煎餅攤的純利潤有多少呢,我們不妨先算一下成本。

  按照市場價:

  液化氣價格按15公斤40塊錢算,攤一個煎餅成本約3分錢;

  批發一箱雞蛋,最低4塊錢一斤,平均一個雞蛋約為5毛錢;

  半斤麪粉可以攤6~10個煎餅,一個煎餅皮成本3毛錢,如果是買現成的餅皮,也差不多3毛錢一張;

  煎餅裏面夾薄脆,淘寶進貨5毛錢一張,批發市場則可以3毛錢拿到一張;

  醬料、葱花、香菜和油擱一起,往多了算也就5毛錢。

  再加上各種攤位費……

  統統算下來,一個普通

  煎餅的成本才不到2元錢左右。

  是的你沒有看錯!

  敢情我們用來買煎餅的錢

  原來花得這麼奢侈!

  記者忍着心痛繼續往下算,

  發現原來這還不是最驚人的。

  按照目前一個雞蛋的煎餅這樣的“標配”,一個煎餅賣4元,毛利潤率約為50%。

  所以,一個比較火的煎餅攤位,如果只是早上出攤,月收入1萬2基本不是事兒。

  1萬2!

  雖然沒有北京煎餅大媽掙得多,

  但也是分分鐘碾壓無數人啊,

  小夥伴們的心靈

  是不是也想小編一樣,

  受到一萬點暴擊~

  “兄弟,辭職去攤煎餅嗎?先等等!”

  從數據上來看,路邊賣煎餅利潤高是毋庸置疑的。但事實上,賣煎餅都能月入過萬嗎?也得看情況。

  記者走訪的7、8個煎餅攤中,3家生意的確火爆,從擺攤到收攤始終沒停手。不過也有一些門庭冷落的,隔一會兒才能有顧客,大約半小時5、6個人的樣子。

  “月薪過萬,掙的都是辛苦錢!”

  這些年,關於攤煎餅大爺大媽的傳説層出不窮,但歸根結底無非是——省了房租,省了人工,扛得住別人吃不了的苦。

  一位生意火爆的攤主告訴記者,她擺攤20年了,颳風下雨都要出攤,圍着這個攤,一天到晚都停不下來。“3點起牀開始準備麪糊,5點出攤,9點半回去,洗洗刷刷就要12點了,給孩子做做飯,下午、晚上還得炸脆片、備貨……”

  另外,同樣是餅類,但雞蛋灌餅就不如煎餅“燙手”。

  “哎呀,蔬菜成本比較高嘛。”一位不願意透露具體情況的攤主説。

  不過,也有攤主偷偷告訴了記者一個“小秘密”——“前些年在小區早市擺攤賣早餐、賣菜的,都在這個小區裏買了好幾套房啦!”

  其實,煎餅只是博大精深的早餐文化中的一個小縮影。

  在記者一路走一路吃的採訪中,主營豆漿、豆腐腦的攤主杜先生告訴記者,他月收入大概7、8千元,但是忙碌程度不遜於煎餅。“5點出攤,3點就要起來磨豆子,早市結束了要回去清洗工具,下午準備材料。”不過,杜師傅説,儘管累,但是可以一家人一起經營,也有個分擔。

  看到這裏,

  你還準備去學攤煎餅嗎?

  生活不易,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不為人知的辛苦,

  但值得慶幸的是,

  只要付出總會有回報,

  一起加油吧!

  好氣啊,

  又要騙我去賣煎餅~

  文並攝/河北青年報記者王玎 部分綜合自都市現場

  編輯/馬小丫 李若星

  版權歸河北河青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