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的滄桑鉅變告訴我們,抓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精神偉力的鼓舞。荒原播綠,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一代代塞罕壩林場人以堅韌不拔的鬥志和永不言敗的擔當,鑄就了塞罕壩精神。在塞罕壩精神的鼓舞下,新一代林場人又在接續奮鬥,更多人在更廣闊的空間裏投身生態文明建設。
如何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書寫出綠色傳奇?塞罕壩人在技術層面、管理層面、精神層面上都做出了有效探索和成功實踐。他們能夠完成的壯舉,很多基礎條件優於塞罕壩的地方也一定能夠做到。塞罕壩精神雖然發源於塞罕壩林場,但是在全社會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將這種影響力轉化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行動力,正是塞罕壩精神的示範意義所在。在塞罕壩這個“生動範例”的激勵下,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必將描繪成建設美麗中國的壯美畫卷。
抓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久久為功、馳而不息。塞罕壩的百萬畝林海不是一年半載育成的。在過去近60年裏,塞罕壩人經歷了無數挫折和失敗,克服了無數生活難題、技術難題、管理難題,憑藉一代接着一代乾的信念,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綠了荒原白了頭”的堅守、“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執着,書寫了一部不負重託、不辱使命的艱苦奮鬥史。在這個過程中,但凡有一次動搖、一次放棄,就不會有從不毛之地到百萬畝林海的綠色奇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們傳承弘揚塞罕壩精神,就是要從塞罕壩林場的奮鬥歷程中感受精神偉力,借鑑成功經驗,塑造執着信念,讓具體行動的一棵棵樹苗,匯聚成生態文明建設的浩瀚林海。(陳發明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