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受訪者認為有必要開展全民防災應急教育

84.5%受訪者表示要加強災難認知科普,84.7%受訪者期待開展防災技能培訓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志偉

實習生 楊 哲

98.5%受訪者認為有必要開展全民防災應急教育

近日,極端天氣頻現,考驗着我國的應急系統和應急能力。為最大程度保證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提升大眾的防災應急意識和能力顯得十分重要。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發佈的一項針對1524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98.5%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在全民中開展防災應急教育,其中74.9%受訪者認為非常有必要。交互分析發現,00後受訪者認為有必要的比例達到了100%。

家住鄭州的趙晨辰認為很有必要,“其實從小學到大學,經歷過各種各樣的防災教育,但我覺得,還是應急培訓、演習實踐最有用,只有親身實踐過才能最大程度掌握”。她覺得,加強災難知識科普也十分重要,“近年來官方製作的科普視頻,既有趣又嚴謹,讓人很有收穫”。

調查顯示,防災應急教育應包含的內容,84.5%受訪者認為應加強災難認知科普,提高應急意識,84.7%受訪者覺得應開展防災技能培訓,提升應急能力。

防災科技學院災害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於汐教授認為,想要切實提高民眾的防災應急意識和能力,首先要解決“預而不警”的問題。她解釋,目前我國的預警信息更多是技術預警,旨在供專家和政府瞭解並採取行動,不能直接向公眾提供可理解的信息,“預警不僅是應急技術層面的預警,更是應急服務層面的預警”。她認為,針對居民的應急服務預警,要讓人們直觀地瞭解到自身將面臨的災害風險,例如專業術語“降雨量達到多少毫米”之類的預警,對大多數老百姓意義不大,人們即便接到預警也並不清楚災害實際影響,容易疏忽麻痹、心存僥倖,很難及時有效採取應對措施。

她建議,政府要主導災害應急教育,並將其上升到國家意志,通過法律保障、規範指導、行政推動、財政支持,構建起實用性強、多主體、多層次、立體式的防災應急安全教育體系,全面提升我國災害應急教育水平。此外,要凝聚社會各方力量,紮實推進防災應急教育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提升整個社會的應急能力和應急水平。

調查中,70.6%受訪者認為應加強災後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張芷菡聽過一句俗語,“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她覺得雖然現在很少發生了,但仍需引起高度重視,“災情過後,水源、食物和居所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給細菌、病毒可乘之機”。她認為要加強這方面的科普宣傳,“比如告訴大家有可能會發生哪些疾病,是否具有傳染性,怎樣才能避免等,讓大家提高警惕,避免受到傷害”。

另外,47.4%受訪者認為應重視對受災者的災後心理干預。

趙晨辰認為,每次重大災情除了會產生重大損失外,對受災羣眾的情感、心理的打擊往往更大,因而有針對性地提供心理支持和輔導十分必要。“在政策層面,應加大對受災者的扶持,幫助他們重拾生活信心;在社區層面設立心理服務站點,為需要的人進行心理輔導;在學校層面,對受災學生進行重點關注,提供重點支持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0 字。

轉載請註明: 98.5%受訪者認為有必要開展全民防災應急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