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宛如一條玉帶點綴着貴州的莽莽羣山,是大自然賜予貴州的最珍貴禮物。烏江由西南角進入思南縣境,沿北東向至塘頭江口折向北流,思南因烏江而得“烏江明珠”之美譽。多年來,思南多舉措、全領域推進烏江生態文明建設,讓“詩畫烏江.明珠思南”成為了思南最靚麗的城市名片。
立春,烏江水波粼粼,烏江之濱的思南縣城生機盎然。“碧綠的江水精緻如畫,而思南就嵌至在碧水裏”,思南本土詩人梁祖江閒睱時總喜歡在江邊捕捉烏江美景,他最好的攝影作品尤以烏江得名。
而彼時,烏江水生態環境問題突出。思南縣地處烏江流域中心地帶,是名副其實的江城,生活在烏江邊的思南人很早就有漁業養殖的傳統,由於發展方式粗放,烏江網箱養魚盛行,大量散落的漁用飼料、魚類排泄物等污染物質使烏江變臭、變黑,烏江甚至被當地一些羣眾稱為“污江”,烏江流域水污染形勢嚴峻。
為還一江碧波於烏江,思南在全省先行先試全面清理網箱行動,對思南烏江水域思林庫區7個鄉鎮涉及445户共72萬平方米網箱全面清理取締,推行漁民轉產上岸,給予就業創業優先扶持。並建立了漁政、海事、生態環境等部門聯動巡查的長效監管機制,徹底去除網箱養魚水污染之痛。
“2017年網箱撤除過後,我從養殖轉為種植,流轉了700多畝土地種植花椒和茶葉,花椒和茶葉是長效產業,在增收的同時綠了青山,保了生態。” 田文飛原先打理着1.5萬平方米的養殖網箱,看着原本清澈的烏江水一天天變得越來越黑,田文飛心裏很是不安。清理網箱行動清開始後,他主動同意拆除網箱開始種植茶葉和花椒,如今他已種植了200畝花椒、500畝茶葉,年收入近10多萬元。
多舉措實施水生態修復,還烏江以“顏值”。思南全面推進烏江流域水生態治理工作,制定《思南縣打贏碧水保衞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將碧水保衞戰各項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縣直相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加大對城區、集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因地制宜建設可行的、適宜的污水處理系統。開展烏江干流及其支流水質監測,縣城飲用水源地、農村千人以上水源地水質監測,同步開展烏江入境思南安家坨斷面水質監測,建成烏江安家坨水質自動監測站和思林電站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全領域整治烏江生態環境保護。
思南是農業大縣,對於農業面源來説,化肥施用量與農藥使用量不可避免帶來水污染排放物。如何補齊短板,讓生態環境不欠新賬,思南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化循環利用和生態保護,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思南推行綠色養殖和生態養殖為重點的環保行動,小心修復着原本脆弱的烏江生態。嚴格落實畜禽養殖禁養區管理規定,對沿江沿岸禁(限)養區範圍內規模養殖場進行關閉(搬遷),對可養區範圍內規模養殖場,採取幹清分離、雨污分流、還田(土)綜合利用的方式進行治理。
在執法方面,思南重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高度重視烏江入河口排污治理和日常監管工作,配合生態環境部現場排查工作組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烏江思南段)陸上和水上現場排查工作,大力整治烏江流域水污染問題。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 全面排查全縣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情況,提高污水處理能力,確保零污染,持續改善烏江水質。
全面推行河長制、保護母親河,這是思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思南由縣委書記及縣長擔任總河長,構建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制體系,對縣域內所有二、三級支流、溪流實行建檔立卡管理,與所屬鄉(鎮)簽訂巡(護)河成員護河責任狀,壓實河道管理責任,督促責任單位常態化開展護河行動工作,保障河流水清岸潔。
河長制守住了烏江一江春水,經過多年的生態治理,烏江碧波盪漾,清風拂面,心曠神怡。“未來,我們還要推進烏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從體制建設、責任落實、技術創新等領域集中發力,讓烏江碧水長流”,思南縣環保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
不僅要保護綠水青山,更要讓生態優勢轉變為區域發展的經濟優勢。思南立足烏江水資源,規劃建設白鷺湖濕地旅遊度假區、烏江大峽谷等重點項目,大力發展大烏江旅遊產業,持續加大對思南碼頭文化、烏江鹽商文化、古郡文化、特色文化產品等宣傳力度,提升思南文化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讓思南經濟發展不斷收穫生態紅利。數據顯示,僅2020年1至10月,全縣共計接待遊客319.6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21億元。
乘着觀光遊輪沿江而上,兩岸綠意葱蘢。“思南,一座你來了不想走的城市,當你真正深入思南,你會發現,整個思南都是一副美麗多姿的烏江水墨畫”,詩人梁祖江説。(文/黎之義 圖/明珠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