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宛如一条玉带点缀着贵州的莽莽群山,是大自然赐予贵州的最珍贵礼物。乌江由西南角进入思南县境,沿北东向至塘头江口折向北流,思南因乌江而得“乌江明珠”之美誉。多年来,思南多举措、全领域推进乌江生态文明建设,让“诗画乌江.明珠思南”成为了思南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立春,乌江水波粼粼,乌江之滨的思南县城生机盎然。“碧绿的江水精致如画,而思南就嵌至在碧水里”,思南本土诗人梁祖江闲睱时总喜欢在江边捕捉乌江美景,他最好的摄影作品尤以乌江得名。
而彼时,乌江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思南县地处乌江流域中心地带,是名副其实的江城,生活在乌江边的思南人很早就有渔业养殖的传统,由于发展方式粗放,乌江网箱养鱼盛行,大量散落的渔用饲料、鱼类排泄物等污染物质使乌江变臭、变黑,乌江甚至被当地一些群众称为“污江”,乌江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
为还一江碧波于乌江,思南在全省先行先试全面清理网箱行动,对思南乌江水域思林库区7个乡镇涉及445户共72万平方米网箱全面清理取缔,推行渔民转产上岸,给予就业创业优先扶持。并建立了渔政、海事、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动巡查的长效监管机制,彻底去除网箱养鱼水污染之痛。
“2017年网箱撤除过后,我从养殖转为种植,流转了700多亩土地种植花椒和茶叶,花椒和茶叶是长效产业,在增收的同时绿了青山,保了生态。” 田文飞原先打理着1.5万平方米的养殖网箱,看着原本清澈的乌江水一天天变得越来越黑,田文飞心里很是不安。清理网箱行动清开始后,他主动同意拆除网箱开始种植茶叶和花椒,如今他已种植了200亩花椒、500亩茶叶,年收入近10多万元。
多举措实施水生态修复,还乌江以“颜值”。思南全面推进乌江流域水生态治理工作,制定《思南县打赢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碧水保卫战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加大对城区、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可行的、适宜的污水处理系统。开展乌江干流及其支流水质监测,县城饮用水源地、农村千人以上水源地水质监测,同步开展乌江入境思南安家坨断面水质监测,建成乌江安家坨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思林电站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全领域整治乌江生态环境保护。
思南是农业大县,对于农业面源来说,化肥施用量与农药使用量不可避免带来水污染排放物。如何补齐短板,让生态环境不欠新账,思南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思南推行绿色养殖和生态养殖为重点的环保行动,小心修复着原本脆弱的乌江生态。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管理规定,对沿江沿岸禁(限)养区范围内规模养殖场进行关闭(搬迁),对可养区范围内规模养殖场,采取干清分离、雨污分流、还田(土)综合利用的方式进行治理。
在执法方面,思南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度重视乌江入河口排污治理和日常监管工作,配合生态环境部现场排查工作组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乌江思南段)陆上和水上现场排查工作,大力整治乌江流域水污染问题。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 全面排查全县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情况,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零污染,持续改善乌江水质。
全面推行河长制、保护母亲河,这是思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思南由县委书记及县长担任总河长,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对县域内所有二、三级支流、溪流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与所属乡(镇)签订巡(护)河成员护河责任状,压实河道管理责任,督促责任单位常态化开展护河行动工作,保障河流水清岸洁。
河长制守住了乌江一江春水,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乌江碧波荡漾,清风拂面,心旷神怡。“未来,我们还要推进乌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从体制建设、责任落实、技术创新等领域集中发力,让乌江碧水长流”,思南县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要保护绿水青山,更要让生态优势转变为区域发展的经济优势。思南立足乌江水资源,规划建设白鹭湖湿地旅游度假区、乌江大峡谷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大乌江旅游产业,持续加大对思南码头文化、乌江盐商文化、古郡文化、特色文化产品等宣传力度,提升思南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思南经济发展不断收获生态红利。数据显示,仅2020年1至10月,全县共计接待游客319.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21亿元。
乘着观光游轮沿江而上,两岸绿意葱茏。“思南,一座你来了不想走的城市,当你真正深入思南,你会发现,整个思南都是一副美丽多姿的乌江水墨画”,诗人梁祖江说。(文/黎之义 图/明珠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