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王炸級純電?GTR級四驅/線控轉向 這兩款SUV太牛了!
現在正是新能源車“大殺四方”的時代,而相比起各種混動車,純電動車儘管存在諸多目前難以解決的問題,但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裏,仍然是很多人購車的首選之一,原因也很簡單,純電車在能獲得比其他車型更優秀的駕駛體驗的同時,無論是能量費用(電費可比油費便宜多了)還是用車保養支出上,純電車都要遠遠好於其他車款。
在常見的25萬元購車預算中,日系純電動車有兩個繞不開的選項:日產Ariya和豐田bZ4X。從表面上看,這兩台車貌似差不多:都主打高科技,尺寸都差不多,內部空間都比較充裕,也都各自是日產和豐田兩家車企在純電動產品線上最重磅的戰略級產品,這兩家車企傾注在它們身上的心血,也是最多的。
不過,它們真的沒區別嗎?這兩台日系純電車裏的“王炸”級車款,它們真正的差別在哪裏?到底都適合什麼人羣?
其實這兩台車有兩個共同點,也有兩個不同點。它們的共同點在於:都是各自車企在純電動領域的科技化代表作,以及都在車輛本身的基礎硬件架構上做了非常多的科技化改造。
科技化這點不難解釋,只要你對比一下Ariya和其他日產新能源車,又或者bZ4X和豐田自家的其他車就能明顯看到這種區別。絕大多數的車企開發的新車,你是可以在外觀和內飾上,找到某些這個品牌其他車型都會存在的一些影子的,你可以稱之為“品牌識辨特徵”。只有在一家車企推出某種具有足以改變一個品牌調性的超重磅車型時,才會裏裏外外完全重新設計一遍品牌特徵元素。
而這兩款車,都是這樣的角色。它們在很大程度上都決定了各自車企未來新能源車的整體設計思路和技術路線。這意思是説,你只要盯着這兩台車,就大概能知道這兩個品牌以後的純電車都是什麼設計思路和技術思路了。
當然作為消費者,這些企業戰略上的東西我們不太需要關注。我們需要關心的是“基礎結構電氣化”這一點。簡單説就是,這兩台車在車輛最基礎的底盤、轉向、懸掛之類的地方,都做了大量的科技化改造和電氣化改造。
打個比方,Ariya雙電機版上的那套四驅系統,根據日產官方介紹,是來自R35 GT-R的改良版。但實際上大多數外媒都指出,Ariya這套雙電機四驅系統壓根就不是什麼R35 GT-R的改良版,而來自於日產在數年前曾經進行過,偶有公開報道的,一項名為“R36 GT-R電四驅系統開發企劃”的工程。這項工程實際上是根據日產LM Nismo勒芒賽車的四驅系統為基礎,完全拋棄R35 GT-R的機械四驅系統,而採用2-3個電機實現效率更高的下一代高性能車四驅系統。
後來不知何原因,R36 GT-R開發陷入了某種“停滯”,隨後我們翻查歷史資料發現,日產美國曾經説過,將會把尚未開發完成的這套電四驅系統,搭載在一款量產新車上,這款新車有可能是以SUV形態出現。當時一些國內的媒體,甚至把這個信息曲解成了“下一代GT-R將變成SUV。”
儘管我們找不到相關的資料支持,但我們猜測,Ariya雙電機版的電四驅系統,可能來頭並不簡單。
而豐田bz4x的底盤也來頭不小,在海外,bZ4X的全線傳底盤技術含量非常高,但在國內,出於對安全性的考量,國內的bZ4X砍掉了全線傳底盤技術,但即便如此,bZ4X無論從底盤結構,轉向制動還是懸掛幾何設計上,都稱得上是當今豐田純電動車中的最強水準之一。
而且bZ4X在電池和電控系統上非常強大,這車主打的電芯10年損耗不超過10%,百萬公里保修。如無意外的話,這是目前全國範圍內第一款能達到如此低電池耗損率的純電車。
其實説白了,儘管這兩台車在技術上都很強,都下足了功夫,但它們的車型調性是有明顯區別的,面向的人羣也可以説完全不一樣。
先説bZ4X,你可以看到,這車最強的賣點在於機件穩定性和耐久性上。它的電池耐久度驚人。説白了,bZ4X面對的,就是典型的,追求耐用性的買家。如果你希望25萬把純電動車買回來,能像燃油車一樣開上個十幾年,電池也不會出什麼問題的,哪怕開個15年也不需要換電池組的話,bZ4X是一台非常適合你的車。它的底子就是衝着最大耐久度去的。
而日產Ariya適合的是另一類人羣。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車在保證一台家用車所需要的一切特質(例如舒適性、空間、日常保養等)的同時,在操控性上要儘量好,對運動性非常看重,甚至希望自己的車能不改裝直接下賽道玩的話,Ariya很適合你。
這車的底盤非常厲害,雙電機版能獲得強大至極的彎道循跡能力,而哪怕是單電機版,它的操控性,特別是後輪跟隨性也遠遠好於這個價位的大多數前驅SUV。甚至在一些測試中,Ariya作為一台前驅車,它在賽道中居然調校傾向是輕微的轉向過度,而非前驅車常見的推頭(轉向不足)。
所以説白了,bZ4X是一台典型的豐田風格的車,強項是無人能及的三電系統穩定性和耐久性,它適合的是實用派。而Ariya更運動,適合的是對運動有更高要求的人。它們屬於完全不同類型的車,儘管它們價格相近,物理尺寸配置等也相近,但從這個角度看,這兩台車,其實不完全算得上競爭對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