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到1/6,赫魯曉夫瘋狂推廣玉米種植,卻加重了蘇聯的饑荒
赫魯曉夫在中國無疑是一個知名度極高的蘇聯領導人,他的種種事蹟更是大名鼎鼎。例如,在他的任上,他主導了中蘇關係最終破裂;人類有史以來關乎人類存亡的最危險時刻——古巴導彈危機,也是在赫魯曉夫任上出現的。
而在蘇聯國內,赫魯曉夫的名聲也絲毫不遜色,比如赫魯曉夫著名的外號“玉米曉夫”,就是赫魯曉夫推廣玉米運動最終獲得的。赫魯曉夫為什麼在全國範圍內瘋狂推廣玉米種植呢?他又為什麼最終獲得了“玉米曉夫”這個似乎算不上褒義的綽號?
得益於沙俄時代的瘋狂擴張,蘇聯自成立以來,就以絕對優勢成為世界領土第一大國。蘇聯的國土面積高達2240萬平方公里,這個數字意味着什麼呢?世界領土第二大國加拿大還不足1000萬平方公里,蘇聯的領土比世界第二領土大國還要大兩倍多。
也正是得益於蘇聯極為廣袤的國土面積,蘇聯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有可能僅憑自身資源在工業上就能夠自給自足的國家。
眾所周知,國土面積也意味着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耕地。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蘇聯自成立以來,就一直飽受糧食危機的困擾。
斯大林時代,蘇聯甚至還爆發過如烏克蘭大饑荒這樣波及數千萬、餓死數百萬人的悲慘事件。因此,在這種背景之下,赫魯曉夫自上台之後,一直試圖改變這一短板。
而他在農業上推行的最重要改革措施,就是大力推廣擴大雜交玉米的種植面積。赫魯曉夫為什麼將玉米作為拯救蘇聯糧食危機的靈丹妙藥呢?這是不是赫魯曉夫拍腦袋的想當然行為?
其實並不是。出身工人階層、曾長期擔任過基層主管領導的赫魯曉夫,其實並非不食民間煙火的官僚,他十分清楚農業對於地區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主政期間,他一直強調學習國外農業的先進經驗。
而同樣國土廣袤的美國成為蘇聯最好的學習對象。赫魯曉夫曾擺出一系列數字,證明美國玉米種植的優越性:1953年時,美國玉米的播種面積佔美國全部穀物播種面積的1/3,然而,美國玉米的產量卻能夠佔據全部穀物產量的55%。
因此,美國玉米的高產使得赫魯曉夫得出這樣的結論:玉米比一般糧食產量更高,蘇聯增加穀物生產的最優做法就是擴展玉米的播種面積。而目前蘇聯玉米播種面積只佔全部穀物播種面積的3.3%。
所以,如果蘇聯的玉米播種面積能夠大幅增加,參照美國的產量,蘇聯勢必一舉解決糧食問題。而且與此同時,玉米除了高產之外,它的秸稈兒還能夠作為一個非常優秀的青貯祠料,簡直是一舉多得堪稱完美的農作物。
對於這一點,赫魯曉夫也深有體會。1959年赫魯曉夫曾對於美國的訪問,在參觀美國一個以種植玉米著稱的大農場時,他又獲得了玉米的青貯飼料和棒穗能夠喂牲口的常識,而根據於社會主義國家集約型農業的巨大優勢,赫魯曉夫認為:玉米就是解決蘇聯糧食問題的靈丹妙藥。
而赫魯曉夫對於玉米的極力看好也獲得了國內農業專家的證實。當時,蘇聯國內著名的農學家祖伯麗林教授就通過試驗證明了青貯玉米碎的好處。
他發現,將將玉米秸稈兒作為青貯飼料之後,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還沒有促進牲畜食慾的功能,牲畜吃起來青貯玉米往往一點兒不剩。因為玉米秸稈兒在青貯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乳酸,這種飼料與乳酸相搭配不但會讓飼料變得更好吃,也會更容易消化。
與此同時,通過與甜菜、香瓜、向日葵、馬鈴薯等農作物相對比之後,農業專家們得出了“玉米性價比最高”的結論,因此,得到農業專家們彙報的結果之後,赫魯曉夫更加堅定地認為:玉米藴藏着發展畜牧業的巨大潛力,對於每一個蘇聯家庭而言,“玉米就是牛奶和大油”。
而且,赫魯曉夫的這一結論不僅僅是因為經驗和專家的認可,赫魯曉夫在主政地方時,也有過玉米種植的豐富經驗。例如,1949年赫魯曉夫就曾採用方形穴播法,讓烏克蘭當地農民一次性種植了200萬公頃的玉米,而結果是十分喜人的,烏克蘭的玉米種植獲得了特大豐收。
相對比當時蘇聯其他農業區穀物的歉收,烏克蘭玉米種植的大豐收顯然極為令人且重要。不僅如此,赫魯曉夫在調任莫斯科第一書記之後,他又在莫斯科州引入了玉米種植,並毫不意外的在莫斯科再次創造了玉米生產的奇蹟。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得赫魯曉夫對於種植玉米不但有着充足的信心,也堅定了他力排眾議,在蘇聯全國大力推廣玉米的決心。因此,赫魯曉夫讓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強行通過了大種玉米的決議。
正是在赫魯曉夫的堅持推廣之下,蘇聯國內種植玉米的耕地面積有了飛速的擴大。1953年蘇聯種植玉米只有350萬公頃,第2年已經擴大到430萬公頃,第3年更是猛增到 1800萬公頃,而到了1962年時,蘇聯全國種植玉米的耕地面積已經佔到了蘇聯全部播種面積的1/6,高達3700萬公頃。
按照赫魯曉夫推廣的玉米政策,很顯然,引自美國的雜交玉米已經成為蘇聯寄予厚望的糧食之王。然而,隨着蘇聯全境範圍內的玉米熱,伴隨而來的卻並不是赫魯曉夫所想象的那樣徹底解決蘇聯的糧食問題,併成為蘇聯畜牧業的支柱。
相反,蘇聯各地種植的玉米雖然不乏豐收的新聞,但是更多的卻是欠收甚至絕收的消息。蘇聯大規模種植的玉米平均每公頃只有13~16.6森特那的產量,而同期美國的產量則是50~70申特納。
即便是玉米秸稈,產量也遠比預期的低很多,而根據統計數據,從1959年開始到1964年這6年的時間內,隨着蘇聯種植玉米麪積的不斷增長,蘇聯的玉米產量卻不斷的降低。
例如,1959年時,蘇聯玉米產量達到巔峯,高達5653萬噸,然而到1961年時,只有1711萬噸,1962年更降低至1547萬噸。
可以説,赫魯曉夫一力推行的玉米運動,完全沒能實現他所期望的高產和穩產。而大規模推廣玉米導致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的情況,使得蘇聯國內的牧草和其他農作物產量開始大幅降低。最終,赫魯曉夫推廣的大眾玉米運動徹底宣告失敗。而赫魯曉夫由於一力孤行在全速推行玉米種植的做法,也為他贏得了玉米曉夫的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