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吃中國肉”,在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僅剩24天的時候,德國反興奮劑機構給運動員們送上的這一“提醒”明顯帶有抹黑中國的色彩。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這兩年中國畜禽類產品抽檢合格率在98%以上,在中國吃到瘦肉精的幾率“基本可忽略不計”,而作為冬奧會的東道主,中國必定會為各國運動員提供100%安全的食品。在全球體育迷熱切期盼冬奧會開幕之時,一些反華勢力也在抓緊最後的時間抹黑中國、唱衰冬奧。除了“擔心”運動員會“誤食興奮劑”,還“擔心”運動員會“受監控”,“擔心”冬奧會期間“疫情失控”,“擔心”英特爾、可口可樂等西方企業“不顧新疆人權問題”在冬奧會上做廣告……總之,為了阻止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這些反華勢力也真是操碎了心。
瑞士奧委會駁斥德機構論證
1月10日,德國體育通訊社(SID)以“瘦肉精:NADA警告不要在中國吃肉”為題報道稱,德國國家反興奮劑機構(NADA)再次提請運動員們注意,在北京冬奧會期間食肉可能隱含“無意中使用興奮劑”風險。該機構指出,“中國肉”可能被俗稱“瘦肉精”的合成代謝物——鹽酸克倫特羅污染。
報道還稱,迄今,曾發生多次運動員因瘦肉精導致的尿檢呈陽性事件。比如前短跑世界冠軍克拉布,還有前環法自行車賽冠軍康塔多,後者堅稱自己是因為吃了在西班牙買的牛排導致藥檢呈陽性的。
這篇報道不長,卻得到多家德國和西方媒體的轉載。法新社11日也引用NADA發佈的新聞通稿稱:“如果可能,應避免食用肉類,並應與營養學家討論選擇替代食品。”
據《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瞭解,NADA是一個獨立的民間基金會,於 2002年7月在波恩成立,其目的是打擊興奮劑的使用,但該機構因為沒有能力進行獨立調查,許多結論都是引用第三方機構,常常引發爭議。《環球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並不是NADA第一次發出類似警告,德國《明鏡》週刊去年11月30日就曾引用NADA的警告稱,“在中國食用肉類的風險在增加”,稱“頂級運動員在中國應避免吃肉”。NADA當時引用德國科隆體育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稱,“在興奮劑檢測呈陽性並去過中國和墨西哥的運動員中,大量地發現他們曾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
瑞士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一瞥報》去年12月25日對上述報道進行了批駁,稱德國科隆體育大學的研究對象總共只有20多人,包括從中國和墨西哥回國的,因此這個論證顯得不夠充分。報道稱,瑞士奧林匹克委員會已經與國際奧委會討論了關於“瘦肉精”的問題,“國際奧委會向我們保證,運動員的餐飲是最高標準的,包括肉。我們相信這個保證”。報道還引用瑞士奧委會的説法稱,“由於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將在封閉的泡泡中活動,因此食用受污染肉類的風險更低於在一般條件下進行的比賽”。
中國禁用瘦肉精嚴過美國
實際上,德國經常出現“瘦肉精”問題,該物在德國常被摻入牛和豬的飼料中。而美國畜牧業則允許使用萊克多巴胺等瘦肉精激素,所謂的“萊豬”也隨着台灣島內民眾抗議民進黨當局進口美國“萊豬”的風波而在大陸變得家喻户曉。
“美國之音”11日報道稱,就德國NADA機構的最新聲明,他們聯繫了美國反興奮劑機構、美國奧委會和殘奧委會等,希望瞭解他們對運動員食用中國肉類產品是否也感到擔憂,不過尚未收到回覆。文章還説,長期以來,反興奮劑機構一直提及中國生產的肉類中存在瘦肉精污染的風險,“儘管最近沒有報告任何案例”。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中國在禁用瘦肉精問題上採取的是“一刀切”政策,任何一種瘦肉精都不能用,去年上半年中國還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瘦肉精專項整治工作,“就算有被遺漏的角落,現在也都被清理乾淨了。”朱毅説,相比美國目前還允許使用二代瘦肉精,中國肉類的安全性顯然要超過美國。因此,一些國外機構對中國瘦肉精問題的擔心是多餘的,也反映了他們對中國食品安全現狀的不瞭解。
1月9日,在被媒體問到關於冬奧會食品安全保障的問題時,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冀巖表示,針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總共制定了24部規範,其中一部是確保運動員、奧運工作人員食品安全可靠。北京市統一規劃使用了冬奧食品總倉,所有運動員食品按照“統一採購、統一驗收、統一檢測、統一貯存、統一配送”的“五統一”原則,經檢驗檢測合格之後進入總倉。總倉建立了嚴格的疫情防控工作機制,構建了食品全流程運輸配送和運行服務保障機制,實現食品安全,物流順暢,供應充足。
此前據中國媒體報道,北京冬奧組委已經採取了一些避免運動員誤食興奮劑的措施。比如北京冬奧會延慶村總廚楊辰介紹説,由於胡椒屬於食源性興奮劑,所以不會出現在冬奧會運動員的菜單裏,香葉等48種廚房常見原料也不能出現。
蓬佩奧又在造北京的謠
正如新加坡《聯合早報》所説,北京已有主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成功經驗,沒有人會懷疑它也能圓滿地辦好本屆冬奧會。但令人遺憾的是,和過去的多屆奧運會一樣,本屆冬奧會也避免不了政治因素的干擾。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10日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網採訪時又公開造謠,他警告即將來北京參加冬奧會的美國運動員,中國共產黨會“監視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還説如果有運動員敢談論“新疆的事情”,談論台灣問題,那麼中共就會“找他們聊聊”,並可能讓他們在中國“待得更久一些”。
一些西方媒體對北京冬奧會的防疫能力提出懷疑,《華盛頓郵報》稱,“當來自世界各地超過3000名運動員與數以千計工作人員陸續抵達北京,中國能否保持低位的新增病例數,並避免疫情因冬奧會擴大,仍是未知數”。《紐約時報》11日則稱,奧密克戎變異株已傳播到了天津以外的地區,北京能否確保嚴格的防疫網在冬奧會開幕之前不被滲透是個問題。
對此,北京冬奧組委疫情防控辦公室副主任黃春11日回應稱,目前總體情況可控。“除非引起閉環內大的、規模性的聚集性疫情(才可能調整賽程),目前還沒有調整防疫政策的想法”,他明確表示,“從冬奧組委的層面沒有采取封城措施的必要”。
《華爾街日報》10日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之際,英特爾、可口可樂和三星電子等主要奧運贊助商正面臨一些西方政客和人權活動人士要求其“退出冬奧會”的壓力,原因是所謂的“中國新疆人權記錄問題”。而據美聯社11日報道,面對政治壓力,這些冬奧會的主要贊助商大多數準備“對中國的人權記錄保持沉默”,預計今年他們向國際奧委會提供的贊助費將達到20億美元。除了上面提到的公司,這個贊助商名單裏還包括豐田、Visa、Airbnb、松下等。美聯社稱,他們聯繫了大多數主要的奧運贊助商,但對方基本上都未透露贊助北京冬奧會的情況,或者告訴美聯社記者:“(冬奧會的)重點是運動員。”▲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記者 倪 浩 ●任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