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唱好“雙城記”,描摹國內大循環新“拼圖”

  頂層佈局的壯闊藍圖,再次落子內陸開放的新高地。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有利於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更高的部署、更大的期許、更新的思路,為推動成渝雙城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向着更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活力。重慶和成都作為我國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建好“雙城圈”,不僅在推動國家西部大開發、內陸開放、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而且對於推動城市間“強強聯手”“強強合作”,建好“示範間”“樣板間”,形成輻射力,都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

  透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一步拉伸觀察的鏡頭便會發現,共享共贏的思路和實踐在祖國大地上遍地開花,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引領下的“精品力作”,攜起手來搞建設、抓發展的施策“磁力”凝聚起前進的無限能量。從開創性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到全面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再到高標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區域協同發展、一體化發展釋放出“1+1>2”的“拳頭效應”,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打造和拓展出更多經濟增長點增長極。

  同樣,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處處藴含着合作共贏的思路和理念。今年初,中央召開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就研究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問題。隨後,川渝兩地黨委政府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召開了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確立四大領域佈局項目,形成五項共識推進合作,為雙城經濟圈建設進行了前期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在頂層“指揮部”的有力指引下,成渝地區不斷拓展合作的半徑,讓“雙城之歌”越唱越響亮。硬件方面,成都和重慶聯手不斷加大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通雙城互通更多大動脈和“毛細血管”;軟件方面,“雙城”持續提升制度接口對接默契,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產業發展、生態環保等多領域合作,對雙城經濟圈建設做足功課,必將持續打開成渝發展新的場景和未來,前景令人期待。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是對區域發展的嶄新戰略定位。成渝地區應牢牢把握髮展機遇,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健全合作機制,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唱好“雙城記”,關鍵要念好“合”字訣,需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處理好中心和區域的關係,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持續放大中心城市向周邊市縣輻射帶動效應,讓區域協同發展迸發出更大活力,深度參與國內大循環,賦能發展新格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7 字。

轉載請註明: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唱好“雙城記”,描摹國內大循環新“拼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