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管多晚的訂單都有人送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綜合

    一邊是日夜奔忙,一邊是隔離焦慮,在北京唯一的高風險區,一線戰疫者如何保障社區正常運轉?

    天宮院街道融匯社區是目前北京唯一的高風險區。1月22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北京市大興區天宮院街道看到,這裏封閉管控範圍再次擴大,形成3層管控。街道主任邵全介紹,核心區是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融匯社區,全面封閉,不進不出,居民足不出户;第二層是其周圍4個社區,實行準封控,封控前未歸的居民可返回社區,但需參加核酸檢測;第三層是新擴增的11個社區,居民居家觀察,非必要不外出。

    邵全告訴記者,現在開展的每日健康監測和一些防控措施,可能會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他希望居民能給予理解支持,他們要做的是全力保障社區正常運轉。

    在封閉小區門口,碼放着一個個錐桶,每個錐桶代表一個樓門單元,居民在網上下單後,物品會被按照單元擺在不同錐桶旁,消殺後由志願者挨家挨户送到居民家門口。

    “小區封閉頭幾天,大多數居民都有囤貨心理。”物資保供組組長趙志剛透露,僅1月23日一天,幾家平台的訂單量已超過1萬單,工作人員基本24小時連軸轉。他們的工作時間隨着居民的下單時間來定,不管多晚的單,都有人送。

    趙志剛解釋説,為了保障老百姓的“菜籃子”,大興商務局緊急對接了6家大型超市,安排近百輛蔬菜直通車直達社區,每天增加的供貨量是平時的2-3倍。

    負責融匯社區保供的工作人員郭雨坦言,一些前來支援的志願者對社區不熟悉,光是找門樓單元就要花上幾分鐘,物資送到居民手裏時稍有延遲,居民難免會有小情緒,需要相互理解。

    在1月17日之前,郭雨對融匯社區也不太瞭解,他是天宮院街道緊急派來支援的幹部。那天,融匯社區出現首例病例,郭雨接到通知時本已睡下,之後連夜趕往疫情中心。夜裏12點半,他們挨家挨户敲門,通知居民,小區即將封閉管理,並摸排各家各户的核酸檢測情況,直到凌晨4點多才結束。

    融匯社區原居委會工作人員也被隔離,郭雨和其他17名同事充當起臨時居委會,將原先的底賬再次細化,15棟樓、29個樓門、6000多名居民,被分為5個大網格、17個小網格,包樓包户。每天他至少接到上百個來電,處理電話那頭細碎、緊急的訴求:有的老人降壓藥吃完了;有的嬰兒需要奶粉;有的孩子想取回寒假作業……

    對於居民尋醫問藥的需求,社區門口設置一輛移動售藥車,專門配備了一支志願者隊伍。志願者拿着需要購藥居民的醫保卡,消毒後,到“移動小藥房”或就近的定點醫院開藥。社區還提供了問診電話,有醫生接線。社區門口停着臨近衞生院的一輛120急救車,為發熱或突發急症的居民準備着。

    郭雨介紹,如果有的物資社區工作人員不易購買,可以讓其他地方的親友送到小區門口,再由志願者轉送。

    對於居民更加精細、個性化的需求,一線工作人員也在努力及時給出對策。1月23日晚,郭雨和同事為社區老人、殘疾人、病人等“二次漏檢人員”上門檢測核酸;需集中隔離且有寵物的家庭,可留下一名家庭成員居家隔離照料寵物。

    1月17日以來,天宮院街道確診病例持續增加。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1月21日在新聞發佈會上稱,大興區發生與順義疫情無關聯的局部聚集性疫情,再次敲響了警鐘,首都疫情防控更為複雜嚴峻。當被問及是否擔心被感染,郭雨説,“來的時候沒想太多,現在有核酸檢測和嚴密防護,也不害怕”。

    他們的時間幾乎被戰“疫”填滿,其他事情已經塞不進滿滿當當的日程表,他們只想着“先打仗”“早打贏”。一位負責融匯社區物資保障的工作人員自打該社區封閉管控以來,連續四五天給居民配送生活必需品,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嗓子沙啞到幾乎説不出話。

    趙志剛説,這段時間回不了家,視頻通話時,屏幕那頭的家人始終在鼓勵他。

    1月22日,小學四年級的謝怡夏和她的媽媽從社區轉移到了師生集中隔離點,她制定了隔離期間的學習計劃表。她在日記中寫道:“我真心希望疫情結束的時候,每個人平平安安,可以早日迴歸學校、迴歸家庭,開開心心回家過年。”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