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爭議雕塑 更要祛除愚昧孝道

張玉勝

4月18日,引發熱議的浙江湖州營盤山景區的二十四孝雕塑,目前已被拆除。據此前報道,浙江湖州營盤山景區一座“女子給婆婆餵母乳”的雕塑引發網絡熱議。景區工作人員回應稱,“二十四孝是老祖宗一輩一輩傳下來的,投訴的人可能是比較年輕的人,他可能不懂孝,在以前,這種二十四孝就叫孝。”

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人們對孝道內涵和孝行表現的解讀卻未必一致。頗具爭議的當屬由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故事編撰而成的“二十四孝圖”。此次引發熱議且最終被拆除的“女子給婆婆餵母乳”雕塑,就緣自24孝中的“乳姑不怠”故事。該事件警示人們,傳承孝道文化必須去偽存真、剔除糟粕。

古代“二十四孝”曾以孝行典範流傳至今,成為中國宣揚孝道最著名的通俗讀物之一,甚至被奉為封建社會的道德教科書。但古往今來國人對此卻不乏爭議。質疑焦點就在於其包含不少悖逆認知常識、混淆是非界限的“愚孝”與“糟粕”之處。比如,以損害自身健康為代價表達孝心的“恣蚊飽血”、“卧冰求鯉”,顯然是得不償失的“愚孝”行為;而“埋兒奉母”的悖論,更是把尊老與愛幼對立起來,既有悖科學,更涉嫌害命犯罪。

圍觀“乳姑不怠”雕塑,不僅動作不雅、有礙觀瞻,而且有違常理、經不起推敲:婆婆年高無齒、不便咀嚼,媳婦出於孝心就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以至婆婆“數年而康”。這事偶爾為之或無傷大雅,畢竟救人活命要緊。但媳婦連續數年保有乳汁卻難通情理。魯迅先生曾對“二十四孝”有過尖鋭點評:有些故事可以勉強效仿,有些照着做,會有丟掉性命的危險,還有的,會讓人非常反感。人們對“乳姑不怠”的詬病,就反映了人們的“反感”情緒。

也許,景區立此雕塑不無引領和睦婆媳關係的本意,但人們的反感卻佐證了教育效果的事與願違。對於老祖宗傳下來的孝道文化,正確態度應該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切忌生搬硬套、照單全收。無論打廣告、做宣傳,還是立雕塑、做標牌,都要堅守主流價值,顧及視覺觀瞻,防止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

面對早已時過境遷甚至説天翻地覆的社會變革,踐行孝道也需貼近現實、與時俱進。對具有歷史沿革的“二十四孝”,要善於興利除弊、革故鼎新,詮釋現代理念,賦以時代氣息。2012年全國老齡辦曾發佈新版“24孝”行為標準,列舉了“經常帶着愛人、子女回家”,“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定期帶父母做體檢”等具有操作性的孝道行為。這不失為對弘揚孝道的接地氣、現代版創新。面對老年人難以置身事外的“數字化生活”洪流,年輕人引領父母嘗試移動支付、學會線上掛號、熟知網絡約車,更應被視為填平科技鴻溝的孝道善行。

推倒含有文化糟粕的有形雕塑容易,但要從心底摒棄受舊文化影響的封建殘餘,樹立起與新時代、新使命、新思維、新風尚相適應的價值認知和孝道文化,卻是任重道遠。期待“乳姑不怠”雕塑倒掉,能夠激發人們對孝道文化的反思、創新與踐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9 字。

轉載請註明: 拆除爭議雕塑 更要祛除愚昧孝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