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人流如織,高鐵分外繁忙。然而,接連出現的數起高鐵列車晚點事件,卻給部分人的旅程增添了煩惱。而盤點晚點原因,多是大風天導致的“接觸網掛異物”問題。
新華社資料圖
因大風吹起異物導致的列車晚點、停運並非偶發事件。僅在2021年4月的最後一週,就發生了4起接觸網掛異物導致的列車停運事件。儘管鐵路部門爭分奪秒恢復正常運行,然而每次搶修皆需區段內完全停電才能作業,維修時間基本要以半小時甚至一小時計,對路網的影響時間只會更長。
大風天氣非人力可控,吹起異物也確屬意外,但“總出事,總搶修”還是太過被動。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事故頻發的尷尬現實提醒我們:大風常有,但事故不能常有,必須拿出有效配套舉措應對大風天氣。
軌道交通的安全順暢關乎國計民生。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及各省份頒佈的具體實施細則早已做出相關規定,但問題是往往很難找出事故的直接責任人。據報道,孔明燈、氫氣球及塑料垃圾等是侵襲鐵路接觸網的常見物。比如,2019年春節期間,在廣西衡柳高鐵線路450公里範圍內就發生了15件異物掉落接觸網事件,其中3件直接逼停列車,而異物大多都是鐵路沿線居民燃放的孔明燈和氣球,這當如何追責?而這也決定了,管住“異物”、減少事故,必須關口前移,把功夫下在平時。
與其亡羊補牢,莫若防患未然。一方面,鐵路部門及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軌道安全,對沿線地區進行嚴格管理,以細緻工作將風險發生的概率降至最低,除了易被大風吹起的異物需即時檢查清理,讓高鐵頭疼的“鳥窩”也必須以合理方式挪走。同樣不能忽略的是,相關居民尤其是沿線居民,也必須提升安全意識、文明意識,少一些隨心所欲的丟棄和放飛,莫讓自己的無心之失鑄成大錯。多方合力,為高鐵運行主動清除障礙、創造良好條件,才會少一些“人在囧途”。
高鐵馳騁大江南北,被譽為新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成為許多國人的驕傲。讓配套管理與文明素質共同提速,讓軟件與硬件雙輪驅動,高鐵行程才能更順暢更穩健。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胡宇齊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