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宏光MINIEV自上市以來,憑藉價格實惠、小巧靈活等優點而備受消費者的青睞,月銷量一度高達三萬多台,如此矚目的表現也讓國外的車企豔羨不已。近日,根據外媒的報道,拉脱維亞汽車製造商Dartz有意將宏光MINIEV引入到歐洲銷售,並且復活的俄羅斯“Freze”作為品牌,並取名為Nikrob EV。
據悉,歐洲版本的五菱宏光MINIEV將會延續國內的設計,只是更換了Nikrob EV的車標。當然為了滿足歐洲市場的標準,Nikrob EV將會在燈光配置、安全性能以及續航方面迎來大升級,起售價也升至了9999歐元,摺合人民幣約7.8萬元。雖然相對於國內3萬元左右的售價來説有着成倍的增長,但是在歐洲地區仍然是最實惠的純電動車之一。
國內汽車賺外國人錢已經不算新鮮事,尤其是出口的車型,近幾年來也是呈現出較為不錯的增長趨勢。前不久,上汽通用五菱官方就曾經發布消息,500輛寶駿530出口墨西哥,新車從廣州港裝船出發,將懸掛雪佛蘭車標進行銷售。
500輛雖然不多,但這也是中國汽車製造向國外輸出的其中一步。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2020年前十家汽車生產企業出口量排名數據來看,上汽集團在2020年全年出口32.3萬輛,遠銷澳洲、智利、埃及等國家,新能源車型在英國、法國、荷蘭等歐洲國家均有着不錯的反響。
那麼肯定有朋友會好奇了,上汽出口的車型都有哪些呢?從上汽公佈的數據來看,出口銷量最高的是MG ZS車型,全年海外累計銷量達6.2萬輛,此外MG HS銷量為2.6萬輛, MG5銷量為3萬輛;不單單是燃油車,上汽的新能源車型也是十分矚目,MG EZS在2020年海外銷量達到2.5萬輛,是目前為止新能源車型單一出口最多的車型。
除了上汽之外,奇瑞也是出口大户。從安徽省經信廳發佈的數據來看,奇瑞全年出口汽車11.4萬輛,連續18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這裏要説明的是,上汽集團是總體出口最多的,而奇瑞是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最多的。
奇瑞作為是一家國企,國內曾經有着自主一哥的地位,但是近幾年的發展波瀾不驚,不過其核心發展方向其實只有兩點,一是堅決把核心技術掌控在自己手裏,堅持自主研發生產;二是進軍國際市場,將打造全球化品牌作為戰略目標。
目前,奇瑞在海外建立了10個生產基地和1500餘家銷售服務網點,產品遠銷全球80餘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形成了較完備的海外銷售和售後服務體系。而我們熟知的奇瑞產品,如轎車艾瑞澤系列、SUV瑞虎系列在海外市場頗受歡迎,堪稱國貨之光。
除了上汽和奇瑞之外,長安、吉利、長城、東風、北汽也有數萬輛的出口成績。前十家企業共出口89.5萬輛,佔汽車企業出口總量的89.9%。近90萬輛的成績,相對於國內兩千萬的產銷來説雖然不多,但是也讓我們看到了自主品牌拓寬銷售渠道的一種方式,而未來的前景或許更加光明。
眾所周知,2020年全球各地受到了疫情的強烈衝擊,由此導致了各個製造行業的萎靡不振。近期多家媒體陸續曝出,由於國際芯片短期的問題,包括本田、豐田、大眾、福特等多家汽車品牌不得不選擇停產。據美國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預計,此次汽車芯片短缺將造成多達450萬輛汽車產量的損失,相當於近十年以來全球汽車年產量的近5%。
拋開芯片短期問題,包括福特、現代、特斯拉等工廠,在2020年因工人感染新冠肺炎暫停生產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此外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世界各地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也在遭受着摧殘,各地工廠在減產的同時也不得不裁員;在消費市場上,由於經濟問題導致很多消費者的需求和消費力也在不斷下降。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在熬過了疫情衝擊後,2020年下半年迎來爆發。根據乘聯會公佈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的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1928.8萬輛,雖然零售同比累計下降6.8%,但是對於世界各地來説依然是體量最大的一個汽車消費市場,並且活力十足。
最關鍵的是,國內的生產能力依然有着中國製造的速度優勢。舉個例子,特斯拉上海工廠一期工程從奠基儀式到完成建設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二期項目也基本完善。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產能現已達25萬輛電動汽車,未來年產能可以達到45萬。
可以説,只要錢到位了,國內的生產效率在世界上都有着非常明顯的優勢,而中國製造的品質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那麼在世界經濟受到衝擊的情況下,國內生產的車型有着諸多的優勢,那麼對於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來説,前景自然會光明很多,而剩下的就是自主品牌的車企如何去進一步規劃和推動了。
根據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報告的數據來看,自主品牌主要出口國家集中在東南亞、南美、中東這些發展中的國家。自主品牌的車型延續了國內的優點,在提供豐富配置的同時依然保持了實惠的價格,頗高的性價比是吸引當地消費者的重要因素。
其次,自主品牌的質量也是非常有保障的,很多車型依照的是全球化標準所打造,例如奇瑞就搭建全了球一體化的研發體系,成熟的技術和可靠的品質能夠征服海外消費者挑剔的目光,從而打造出紮實的口碑。
最後,那就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在某方面遠比國內容易。以往自主品牌粗製濫造的現象給很多國人留下了不好的使用體驗,因此時至今日依然會帶着有色眼鏡去看自主品牌。但是在其它國家,他們對我們的國產車是沒有這種不良印象的,因此有利於品牌影響力的塑造。
所謂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自主品牌對於他們來説就是進口車型!
當然,自主品牌的車型有優勢也有不足,例如出口帶來的税費和運費,加之維持高性價的優勢,很多銷售的車型集中在中低端的SUV車型為主,利潤空間有限;此外銷售地區集中在發展中國家,進入歐洲和北美市場的難度較大,品牌上升渠道狹窄,容易受到制裁和擠壓等。
不過,相對於海外汽車品牌的百年發展來説,自主品牌的發展大多數也不過三四十年的時間,擴展海外市場更是近十多年的事情,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去塑造。目前國內汽車銷量的增長陷入到了瓶頸階段,海外市場不失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走出去很難,但是潛力很大。
雖然説如今自主品牌的出口還未成氣候,但是很多車企都在努力走上全球化的舞台,爭取開拓更大的市場。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時間裏,能夠在更多的海外市場輕而易舉地見到掛着自主品牌車標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