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還是“共存”?看看台灣網友怎麼説,有民眾認為要接軌歐美防疫政策
據台媒報道,近日台灣多縣市爆發本土疫情,雖然疫情升温,但由於疫苗接種覆蓋率已經較過往提升,不少民眾開始討論是否應該調整防疫策略,對於未來的防疫方針是要“清零”或是轉而與病毒“共存”,引發台灣網友關注。
“清零vs共存”話題 近一個月討論聲量
觀察近一個月來關於防疫策略應“清零或共存”的討論,首先在1月16日時,台灣地區前副領導人陳建仁在受訪中提到台灣兩劑疫苗接種率破七成,覆蓋率相當高,加上“防疫三寶”—快篩、疫苗、口服藥物已經準備完成,認為民眾不需害怕與病毒共存,言論一出引發諸多網友討論,使該話題延燒至17日。
到了1月18日台灣本土疫情升温,外界紛紛議論台灣要“持續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而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回應要有與病毒共存的想法,呼籲大家需做心理準備,因此引爆話題討論聲量高點,其中就有網友表示“與病毒共存?醫療體系承受得了嗎?”、“台灣將與病毒共存?那死亡人數會是多少?”,多認為在疫情有逐漸嚴峻的跡象之下,共存恐引來許多未知的風險。
最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2日接受採訪,其中被問及之後台灣的防疫政策時,陳時中表示未來將會“以清零為手段,但不當作目標”,認為目標應是避免防疫疲乏、兼顧防疫韌性,同時考慮台灣經濟與民眾財產等情況,將防疫做到最好。此話一出引來網友的兩極討論,如“共存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們的配套措施有嗎?”、“力挺共存,堅決反對升級”等,話題討論聲量攀升。
而對於“維持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台灣網友分別提出不同的看法與考量。支持“清零”的網友大多認為“染疫後的風險未知”,表示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奧密克戎的後遺症又尚未明朗,在還沒完全瞭解的情況下,貿然共存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另外也有人替“醫療體系”感到憂心,説到“醫護與一線也非常辛苦,如果是‘被迫’共存,可以想象會有多混亂?”、“醫療人員會累死”等,認為清零對於第一線、社區地方等醫療量能來説負擔可能相對較小。
另一方面,支持“共存”的民眾表示,目前歐美的防疫政策皆已經走向與病毒共存,認為對經濟等各方面來説,或許該“接軌歐美的防疫政策”。此外有部分民眾則認為在“疫苗覆蓋率高”,甚至連口服藥都有的時空背景下,共存是可實施的,並表示“打疫苗時就在提倡所謂的防重症,而且很早就説這個病會是要共存的不是嗎?”、“疫苗打到一定程度就共存了啦”等,認為沒必要追求清零,可漸漸回到過往生活常軌。
無論是選擇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民眾無不希望能在正常生活與防疫之間取得平衡,儘快回到過往的模式,讓台灣民眾都可以安心生活。(編輯:方豔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