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Juice
父親和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扮演着無法替代的角色,可是如今隨着“喪偶式”育兒的普及,多數孩子的成長過程都缺少父親的陪伴,表面上看着沒什麼影響,其實對孩子身心發育造成的傷害很大。
案例小志是一個8歲的男孩,平時不愛講話,性格很內向,甚至有點女孩子的害羞,他的學習很不錯,可是交際能力卻很差,不太愛表現自己,平時説話聲音也小,班上的調皮男生總愛欺負他,可他又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敢還手,更不想告訴媽媽,害怕她擔心。
在一次家長會上,老師找到小智的母親談話才得知小智是由媽媽和外婆帶大的,而他的父親在外打工掙錢,一年就只回一次家,每次待不到一週就走了,小智對於父親很是陌生,很難與之親近。
父親的缺席,導致小智很沒有安全感,做什麼事情都畏畏縮縮,性格十分怯弱,哪怕被欺負了也只想息事寧人。
由此可見,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是多麼嚴重的一件事兒,父親的陪伴對培養孩子有種特殊的力量,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能讓孩子更有勇氣地融入社會。
如今生活壓力大,多數父母為了錢忙於奔波,尤其是外出打工的父親,常年不着家,讓妻子和孩子成為“留守婦女和兒童”,這種情況可以理解,而有的家庭,父親因工作原因早出晚歸,經常出差,直接將育兒責任全部推給孩子的母親,父親“陪伴”在身邊,卻形同虛設,對孩子的生活、學習等不聞不問,如果長期下去,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父親角色長期缺席對孩子的影響1、缺少探索欲和冒險精神
相比於女性的細緻入微,男性在帶娃過程中更顯粗枝大葉,他們的性格更加豪放,對於孩子的探索和冒險行為干涉和排斥的較少,甚至會跟着孩子一起玩耍,不僅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孩子能在父親身上學到頑強拼搏、不服輸,迎難而上,更加勇敢、堅毅、剛強。
而母親帶出的孩子容易畏手畏腳,性格更顯內斂膽怯,不敢輕易嘗試新鮮事物,普遍缺少主見。
2、影響擇偶和婚戀
如果是長期跟隨母親一起長大的男孩,普遍對母親的依賴性較強,缺乏責任感和獨立性,凡事喜歡聽母親的安排和建議,很容易變成“媽寶男”,這種男人在婚戀市場上頗受排斥。
而從小缺少父親陪伴的女孩子,體驗到的父愛較少,對異性的認知和接觸較少,很難與異性建立親密友好的關係,普遍不懂得如何與異性相處,男性朋友較少,長大後,在擇偶選擇上更顯盲目,只要對方足夠關心她、疼她,給予她温暖和呵護,就很容易淪陷其中。
3、社交能力不足
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最初源於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父親是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橋樑,父親可以有效地為孩子擴大交際圈,為孩子豐富社交內容、滿足社交需求、提升社交能力。長期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性格較為沉悶內斂,不懂得如何交朋友,在公眾場合更顯拘謹、不知所措。
4、性格自卑、孤僻
對於孩子來説,一個完整幸福和諧的家庭是他們獲得自信心和安全感的重要來源,而父親的缺席,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殘缺,當父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時,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被冷落、被拒絕,這種糟糕的心理體驗相當於冷暴力,不亞於肢體暴力,對娃的心理摧殘非常嚴重,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普遍自卑、膽怯、孤僻、不合羣。
父親真的可以忙到無法陪伴孩子麼?我國父親缺位是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多數人常常以忙為藉口逃避育兒責任,出現母親與孩子相依為命的現象,有的父親直接做起了“隱形爸爸”,或者“詐屍式育兒”,這在心理學上也稱之為假性單親。
其實,説白了,“忙”只是大多數父親推卸責任的藉口,你工作再忙,總有吃飯、睡覺、上廁所的時間吧,哪怕每天抽出十分鐘時間,跟孩子聊聊天、做做遊戲,即使無法天天見面,視頻通話不行麼?
另外,父親和丈夫角色的缺失,勢必會導致媽媽過度焦慮,進而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多數父母注重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孩子的身心發育,這是非常危險的思想,心理發育與生理發育同樣重要,而爸爸又是孩子心理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動力與源泉,沒有父親陪伴的童年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