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政策、技術、消費者認可度提升的助推下,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蓬勃發展的階段,然而不久前,新能源汽車漲價的消息卻悄然出現,一家又一家新能源汽車造車巨頭官宣漲價或者變現微調,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短時間內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這麼漲價下去的新能源汽車還能有市場競爭力嗎?
不久前,比亞迪汽車官方發佈了一條車價調整説明,對旗下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1000-7000元不等,此次價格調整將於2月1日起生效,在此之前付定金簽約的客户不受此次調價影響。比亞迪在聲明中表示,本次價格上調主要是新能源車型的補貼退坡以及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因素導致。
想必稍微瞭解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朋友都非常清楚,比亞迪並不是第一家宣佈旗下車型漲價的新能源車企。此前已有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宣佈漲價,從蔚來、小鵬、特斯拉等中外新勢力,到大眾、奇瑞等傳統車企旗下的純電動車,終端售價在近期普遍上漲數千至上萬元。也有選擇“保價”的品牌,但能守住多久還是問號。
特斯拉在2021年12月31日宣佈,Model 3和Model Y的後輪驅動版售價分別上調1萬元和2.1萬元,而且就在此前不久,這兩款車型的後輪驅動版已經把售價上調了4752元。
無獨有偶,小鵬汽車宣佈全系漲價,漲價幅度約4300-5900元,而哪吒汽車產品價格上漲約2000-5000元,2022年1月1月起埃安LX則漲價4000元,新款AION S Plus較 2021款漲幅在7000元以上。不僅如此,一汽大眾、廣汽埃安等品牌產品價格也有所上調。2022年1月,哪吒汽車對旗下車型進行提價,哪吒V、哪吒U Pro等車型價格有約2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漲幅。
除了漲價之外,也有車型在重大選裝配置也進行價格調整。比如極氪官網公佈的價格調整方案裏,001 YOU版直接從36.00萬元提高到36.80萬元,而001 WE版針對高性能空氣懸架系統套裝的選裝價格也從2.0萬元提高到2.8萬元。還有變相微調的,比如理想汽車迄今未宣佈漲價,只是從2022年2月1日起,三電終身質保改為8年/12萬公里。
短時間內這些車企們為何會集體漲價?通過它們所發出的公告以及近段時間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動態不難發現主要原因。補貼退坡,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供應短缺,保費、里程税等潛在使用成本上升……多方因素的夾擊之下,原本就還沒到穩定盈利階段的新能源車,被迫開始向用户轉嫁壓力。
首先是國家新能源補貼的退坡。2021年12月31日,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及補貼方案,明確了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其中,30萬元以下的純電動車型補貼將減少5400元,插電式混動車型補貼金額減少2040元。2022年12月31日後上牌的新能源汽車,將不再給予國家補貼。新政策的推出,意味着2022年將是中國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最後一年。
這也意味着失去補貼之後,相比於接受度更高的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更少一份價格上的優勢,或有可能影響到消費者購買的意願,在銷售的數量上或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補貼退坡同時,上游原材料價格迎來大幅上漲。眾所周知,鈷是三元鋰電池負極材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鈷高昂的成本卻讓不少動力電池廠商感到壓力十足,從而另闢蹊徑開發無鈷電池。
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鈷的價格也依然是一路瘋漲。數據顯示,鈷的價格已經超過了50萬/噸,從去年1月份到目前為止已經上漲了超過1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國,電池的價格為41060美元/噸,比去年1月份足足高出了5倍多。除了鈷之外,鋰、焦炭、鐵礦等原材料價格也處於上行態勢,傳遞到消費終端只是時間問題。
為了降低電池成本,很多車企都選擇了改用成本更加低廉,但是續航能力更弱的磷酸鐵鋰電池,這也是為什麼磷酸鐵鋰電池會在2021年市場地位急劇攀升。隨着新能源車企紛紛轉向,市場對磷酸鐵鋰電池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遠遠超出了產業鏈原有的產能佈局。突然飆升的需求量也已經引發了連鎖反應,導致磷酸鐵鋰電池原材料也跟着一路飆升。
補貼越來越少不説,成本還越來越高,這樣的情況對於原本就營收不盈利的新能源汽車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畢竟對於當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説,新能源汽車產業之所以能夠在前幾年和傳統汽車產業打的有來有回算是棋逢對手,關鍵原因還是國家各類政策的傾斜,從直接的購車補貼到各種上牌支持政策,新能源汽車可以説在國內市場是一路綠燈,這樣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才能夠在市場上有所作為。
不過仔細分析一下,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漲價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那麼伴隨着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入了漲價的大潮之中,新能源汽車還能有市場競爭力嗎?
雖然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和政策補貼有很大的關係,但不得不考慮到的是隨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才是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在各種政策、優惠價格退卻之後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關鍵。整個行業趨勢來看,汽車相關的服務、政策正向新能源汽車靠近,漲價這一市場常見現象並不會較大程度上影響到汽車的銷售。
面對國家補貼退坡,不少車企以限時保價的方式來鼓勵顧客下單提升汽車的銷量,如蔚來汽車、小鵬汽車、一汽大眾等宣佈在規定日期前完成購車,依舊可以享受補貼(車企墊付)促進汽車銷量的提升。
比如,蔚來汽車此前宣佈,在2021年12月31日(含)前支付定金,且在2022年3月31日前成功提車的用户,可依舊按照2021年國家補貼標準享受補貼,差額由蔚來承擔。小鵬汽車宣佈,在2022年1月1日-10日支付定金的用户,可享受與2021年一樣的補貼政策,補貼差額全由小鵬汽車承擔。一汽大眾宣佈,在2022年2月28日前完成ID CROSS購車,可享受與2021年相同的綜合補貼後售價,5400元的補貼退坡由一汽大眾承擔。
憑藉新能源市場這幾年的迅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只要優勢在競爭力就不會缺失。2021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同比翻倍增長,超過350萬輛,市場佔有率提升至13.4%。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也由2020年的5.4%跨越式地增長到2021年的15.7%。通過數據能夠發現,2021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爆發,可見消費者對於新能源車型的逐步認可,同時新能源汽車本身具備的優勢也能支撐其漲價帶來的不利影響。
首先新能源汽車本身在節省成本上的優勢。新能源汽車可能價格相對較貴,但是用車的成本卻是相對較低的,我們看到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成本是遠遠低於傳統的加油成本,再加上新能源汽車的維護保養成本相對較低,這些低成本也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優勢所在,有這些成本存在,對於大多數要買代步車的用户來説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其次是牌照與政策傾斜依然存在。之前對於不少大城市來説,之所以大家要買新能源汽車,關鍵在於新能源汽車有一系列的優勢,比如説就以上海為例,上海車牌拍賣一直都是非常困難,不僅中籤率極低,而且車牌成本更是高達十萬塊一張,這些成本都給用車帶來了極大的難處,而新能源汽車在這方面的優勢還是存在的,這也是當前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之一。
第三,新能源汽車在智能汽車方面的潛力。眾所周知,智能化是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相比於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更核心優勢在於智能汽車,這些年大量的自動駕駛政策開始出現,智能汽車的優勢也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未來的智能汽車大概率在新能源汽車的平台之上,所以想要優先使用智能汽車的用户,應該還是要選擇新能源汽車。
此外,新能源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消除消費者的顧慮。過去一年中也有不少如像寧德時代、吉利的車企入局以換代充的換電模式,大規模建立換電站等緩解消費者的里程焦慮、降低充電的時間和後期電池成本等等,為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後方保障上進一步完善提供更好的服務、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隨着補貼退坡,以及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新能源汽車在未來幾年時間內,可能會打破補貼與成本之間的平衡,從而導致汽車零售價格上漲成為趨勢。漲價對新能源汽車短期內的銷量難免會產生影響,不過由於汽車電動化大趨勢不變,再加上隨着車企的相應舉措應對,新能源市場依然大有可為。
當然也不能盲目樂觀,2021年的汽車市場月銷量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佔中國汽車銷量的比例最高已接近兩成,這顯示出燃油車依然是市場的主流,而隨着這些新能源汽車的弊病為消費者熟知,使用成本的大幅上漲,如今再疊加新能源汽車價格的上漲,新能源汽車銷量上漲的勢頭或許被遏制。
而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也可能會迫使新能源汽車發展遇上瓶頸,前十年發展迅猛的新能源汽車可能會進入冷卻狀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發展將會更加傾向於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補齊短板,而不再是盲目增加成本高昂的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追求超長的續航里程,以及各種新科技的加持。
短時間內,新能源汽車的集體漲價,市場或許或許會有輕微的心理變化,但未來新能源汽車在市場大需求的背景下仍將呈現穩步增長,這並不是漲價所能左右的。汽車廠商需要切換意識,摒棄“拄拐心理”,逐漸走向徹底擺脱對補貼的依賴。而消費者也在愈加熟悉智能電動汽車這個“新物種”,對本土電動車的信心會越發堅定。至於若有新能源車企在成本因素影響下無法存活,這些車企淡出舞台,本就可以為留下來的頭部車企騰出更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