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樂享銀齡①一體化,推動異地養老便利幸福
上海老伯朱明在吳江度過了自己的百歲生日
編者按
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在長三角,養老問題尤其受到市民百姓的關注。
近年來,特別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持續開展養老方面的合作,促進養老政策待遇的“延伸”和“通關”。與此同時,不少上海老人主動求“變”——離開上海,選擇各種形式的異地養老,他們的主要目的地便是長三角。
如今,這些離開上海的老人在他鄉生活得習慣嗎?吸引他們的究竟是哪些“魔力”?他們對未來又有哪些憧憬?日前,本報記者兵分多路,走進這些銀齡之心,聽他們講述異地養老的故事。
這個秋天,吳江七都悦心公寓的上海老伯朱明收穫了雙重大禮:一是不久前他剛剛過了百歲生日,吹蠟燭,吃長壽麪,老人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二是作為上海長護險“異地通關”試點的受益者,經過在上海舒孝養老的申請備案,老人將於舒孝異地分支機構七都悦心公寓享受每個月750元的上海長護險待遇。
今年是“深化長三角養老合作年”,三省一市聚焦“拓展合作城市數量”“全面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合作”“異地養老牀位供給翻番”等十項任務,全面推進養老服務合作。一系列看得見、摸得着的惠民效果,讓羣眾實實在在受益,增強了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獲得感和認同度。
閲讀一直是朱老伯的愛好
優勢互補
讀懂老年友好型社會現實需求
約5年前,朱明來到七都悦心體驗。他被當地優美安靜的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藴和公寓豐富的文體生活所吸引,並選擇在此長住了下來。
現在談到住在吳江的好,老伯還要加上一條:“吃得太好了。都是本地新鮮蔬菜,當地的白菱角、太湖三白,還有那‘吳江青’蠶豆,又大又糯,甜香細膩……”
果然是,味蕾的記憶,最牽動人心。
在嘉善西塘和熹會的入住老人中,來自上海的已超過四成。
85歲的顧雲寶由於一個人長期獨居生活,子女也不放心,於是決定和子女一起先去參觀養老機構。經過對比,她決定住在西塘。“這裏的房間很寬敞,閒暇時周邊可以去轉轉,服務態度也很好。”顧雲寶説。
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朱建江認為,長三角異地養老涉及老人、企業、政府等多元主體。對於上海老人而言,去外地生活可以顯著降低養老成本,環境相對也更加友好;對於企業而言,這意味着一個龐大的優質客户資源,有助於業務拓展;對於三省一市而言,各地又因有着不同的特色基礎和資源稟賦而獲益:輸出方降低了養老牀位、補貼等壓力,輸入方迎來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一個實現一二三全產業鏈發展的良機。正是因為三省一市有着這樣的現實需求,有着各自的基礎和稟賦,長三角有動力來推動養老市場、需求、資源、服務等方面的協同與合作,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85歲的顧寶雲老人選擇前往西塘養老
跨域無感
出了上海和在滬養老一樣方便
這種協同與合作,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內,體現得淋漓盡致。“示範區的公共服務協作有一個核心目標,那就是跨域無感。”示範區執委會公共服務和社會發展部成員王之榮説。
87歲的王佩華前年從上海搬到七都悦心。在公寓裏,她認識了當地老人吳七妹,語言相通、文化相近,兩人相處融洽,情同姐妹。吳七妹雖比王佩華年長3歲,身體卻更硬朗一些。王佩華耳朵不太好,腿腳也不太方便,兩人相處,經常是吳七妹這個姐姐在照顧妹妹。
“我覺得這裏就像家裏一樣。”王佩華説。
隨着示範區交通互聯互通,吳江開車到上海市區只需1小時出頭。未來,隨着蘇州地鐵和上海地鐵17號線在水鄉客廳彙集,王佩華除了乘坐班車、示範區跨省公交之外,還多了乘地鐵這個便捷選擇。
許多人關心的就醫也不再是難題。早在2019年,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就已在41個城市全覆蓋,互聯網醫院、醫療資源下沉等多項利好不斷顯現。
“我們與示範區執委會、兩區一縣相關部門合作,剛剛完成了一幅示範區養老服務地圖。”上海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促進中心理事長馮建光介紹,該圖清晰地標註了青吳嘉三地的養老機構及異地養老機構、醫療機構,明確了各地養老服務政策、智慧養老、適老化改造、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醫保一卡通等情況。
政策通關
多位一體促異地養老健康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吳江本地無論民辦的,還是公辦養老機構的部分牀位,均對上海市民開放。”吳江區民政局養老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目前,青吳嘉三地養老設施已相互不設壁壘、全面開放,醫保異地結算已實現免備案,並試點養老公共服務清單,百歲老年人高齡補貼統一標準等。三地正探索“養老機構服務與管理”標準以及“老年照護評估”標準互認互通,待條件成熟時,逐步推向整個長三角。
“深化長三角養老合作,關鍵的是以老年人需求為中心,創造一個讓老年人受益的制度環境,推動政策等要素等流動,而不是隻有人動卻政策不動。”朱建江説。
他建議,未來,長三角應當在信息公開、標準互認、政策互通、產業促進等多個方面努力,明確分工與合作,多位一體促進異地養老健康發展:“輸出方政府做好政策配套,輸入方應做好養老規劃、確保設施、環境友好;企業應當提供質量好價格優的服務,保障老年人的相關權利;家庭則應尊重老人的願望,做好配合工作。”
作者:趙徵南
編輯:付鑫鑫
責任編輯:範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