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被打和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父母別拎不清楚
小時候總捱打,是種什麼體驗?
拼命吃出一身肥肉,只為捱打不疼。
小孔他挺乖,可惜,還是經常捱打!提及自己被打的經歷,小孔心塞至極。
小孔説,爸媽每次打他,都會問他:“你知道錯了嗎?”他若是回答説“不知道”,爸媽就會非常生氣地質問:“你竟然不知道錯?”然後,又對他一頓胖揍。
但如果小孔試着改變策略,回答爸媽説“知道錯了”。那麼,爸媽就會緊接着怒吼他:“知道錯了你還犯?”於是,又是一頓揍。
小孔總結出來了,想在這個家裏不捱打,根本不太現實。於是,他就只好鍛鍊身體,多吃飯,爭取長胖點。
小孔覺得,自己變胖了,肉多了,捱打就不會那麼疼了!
這個真人真事,聽起來滑稽搞笑。可是,小孔在陳述事實時,那種茫然無助,真的惹人很心疼。
被打大的孩子,內心很卑微。
02
經常捱打長大的孩子,跟那些沒捱過打長大的孩子,真的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姐姐小時候總捱打,弟弟從未捱打過,30年後,差距真大
姐姐叫小蘭,爸媽為了工作,把姐弟倆放在了爺爺奶奶家。爺爺很愛喝酒,又重男輕女,經常打罵小蘭。小蘭稍有疏忽,哪怕是把筷子不小心弄掉,爺爺也會上去呼巴掌!小蘭時常被爺爺打哭,戰戰兢兢地熬過了童年。
小蘭的弟弟卻不一樣,他從小就是爺爺的大寶貝孫子,被爺爺寵上了天。爺爺寄厚望於孫子,盼着孫子長大有出息。
30年後,姐弟倆長大了。
姐姐18歲出去打工,一路摸爬滾打,被自己硬逼着,開了一家小公司。只是,她的脾氣很急躁,經常對員工爆粗口,有時候還會為此後悔到大哭。
上個月,姐姐因為有人給她提意見,她受不了這種刺激。一時氣憤之下,竟然差點把公司給砸了。
而弟弟呢,他只是個普通的工薪族。雖然沒有大出息,但家庭和睦,日子過得平淡又幸福。
03
“捱打長大”和“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天壤之別
①承受力不同
經常捱打的孩子,已經麻木了,身體反應遲鈍,不太會去躲閃捱揍了。但是,孩子身體的傷,心裏都記下了。
這類孩子長大後,情緒化明顯。有些人存在悲觀的態度,很容易就會厭惡自己。一旦遇到挫折了,他們就容易聯想到自己捱過的打,感覺世界特別的不公平,時常會崩潰受不了。
②性格上不一樣
經常捱打的孩子,性格敏感多疑,本能地想要保護自己,生怕被人欺負了。
小時候常捱揍,孩子可能會記恨爸媽,性格上效仿爸媽的樣子,處事急躁,不愛溝通,動不動就發火動粗。
另外,還有一部分孩子,從小被打怕了,習慣去討好爸媽。長大後,孩子可能存在討好型人格,處處求別人的快樂,忽略自己的感受。
③幸福感的不同
被打長大的孩子,幸福指數很低。即使孩子長大後,幸運地遇到了愛的人,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總會覺得少了點什麼。
這種童年愛的缺失,會伴隨孩子一生難以磨滅,孩子一生都無法達到幸福的頂級。
04
打罵孩子危害這麼大,可有的爸媽卻覺得,孩子不打不成才!
只是,那些打孩子的“奇葩理由”,爸媽真能説服自己嗎?
有些爸媽打罵孩子,理由超級奇葩。
孩子不愛去幼兒園,天天很愛在沙子堆邊玩耍。
孩子總貪睡,孩子愛發脾氣,孩子很粘人,孩子惹人煩。
只要爸媽不喜歡,爸媽心情不好,各種理由都會成為孩子被打的“藉口”。
不過,身為爸媽捫心自問,這些奇葩的理由,真的成立嗎?誰家的孩子不是如此,別人家的爸媽,怎麼沒動手打罵孩子呢?
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童年禮物”
不打不罵,用愛温暖孩子,用耐心教育引導孩子。這就是身為爸媽,能夠給孩子最棒的童年禮物。
別説什麼“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就算你再心疼,你也代替不了孩子所受的皮肉之苦,也無法完全彌補,孩子內心所受的傷害。
一次打罵,毀掉的可能是一生的親情。
有個粉絲之前留言,她説她小時候總被媽媽打,但她都忍了。原因很簡單,當時她沒有能力啊!
可現在不一樣了,現如今媽媽老了,她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報復媽媽”。
打個電話挖苦媽媽“啥也不是,飯也做不動了”,或是給媽媽買老舊的衣服,損媽媽一頓“這老式花衣服最配你”。
她把對媽媽的恨,記了那麼多年,母女倆真的都很可憐。
總之,身為爸媽,尚能對孩子好好説話,就千萬別隨意動嘴動手了!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