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對“蹭熱點”式詐騙需要冷思考
近段時間,公安交管部門依法開展查糾摩托車騎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行動,一些地方頭盔價格水漲船高,個別不法分子從中窺得“商機”,“頭盔詐騙”案隨之發生。這些“蹭熱點”式詐騙的騙術大同小異:先是煽動囤貨焦慮,收到買家的貨款後就“玩失蹤”,微信朋友圈成為騙局滋生的重點場所。(6月11日《工人日報》)
這年頭,騙子也愛“蹭熱點”。從口罩詐騙、熔噴布詐騙到額温槍詐騙,再到如今的頭盔詐騙,受突發性事件的影響,導致某類商品需求激增而滋生的詐騙犯罪頻發。這類騙術基本上如出一轍——換湯不換藥的朋友圈文案煽動網友囤貨焦慮,動輒成千上萬個訂單起訂製造貨源充足假象,收到錢後上演“拖字訣”不發貨,如果騙不下去就拉黑受害人並跑路……
騙子必將受到法律嚴懲,但與此同時,也應反思為什麼一些人會輕易上當受騙。面對“手快有、手慢無”“今天發貨,明天漲價”之類的廣告語,一些人的焦慮情緒往往很快被煽動起來,對售賣信息吹噓的商品趨之若鶩。看到有人在朋友圈發佈的出貨視頻和訂單,有的網友輕信對方,在支付定金卻遲遲不見發貨後,還會在對方“貨款充足才能發貨”之類説辭的洗腦下急急忙忙將全部貨款打過去。直到自己被拉黑,才幡然悔悟,然而為時已晚。
對於“蹭熱點”式詐騙,除了有關部門應加大打擊和懲治力度,廣大網友也要保持冷靜頭腦,加強自我保護。首先,要看到政府部門穩定物價的決心和信心。疫情初期,口罩一度出現短缺,一些商家趁機坐地起價。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及時發函提醒告誡經營者,從嚴從重查處一批價格違法案件,有力維護了市場價格秩序。
前段時期,隨着公安部“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計劃在全國推行,安全頭盔成了搶手貨。對此,公安部及時出手,一方面宣佈對騎乘電動自行車不佩戴安全頭盔的行為暫不處罰,同時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嚴查價格違法行為,暴漲的頭盔價格應聲回落。受突發事件和政策事件影響,一些商品出現價格波動只是暫時的,要相信政府有信心有能力穩定物價,個人囤貨完全沒有必要,轉手倒賣更是打錯了算盤。
其次,對於微商交易要提高防範意識。在電商平台購物,許多人都會做足“購前功課”,又是查看商家的經營資質,又是瀏覽買家評價記錄,而到了朋友圈,一些人往往會放鬆警惕,認為都是自己熟悉或認識的人,可信度比較高。然而,以熟人為基礎的朋友圈,並不是正規的網絡交易平台,產品質量和資金安全都缺乏保障。一些人通過微信發佈虛假信息,已經成為一種新型“殺熟”騙局。正如有網友所説,朋友圈售賣信息只能“微”信,“不是簡單發幾個朋友圈就能當廠家”。
最後,不應盲目轉發朋友圈廣告。對於未經核實的售賣信息,除了自己不輕易相信外,也不要盲目轉發或向他人推薦,避免成為騙子的幫兇。根據《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個人在朋友圈、微博等轉發廣告也要擔責。如果幫朋友轉發虛假廣告,或明知、應知是虛假廣告的情況下仍轉發到朋友圈,都負有一定的行政責任及民事責任。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轉發虛假廣告不僅容易坑朋友,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此切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