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在台協會主席:中國很明智,沒上特朗普當
8月20日,美國著名政策分析師包道格在《南華早報》刊文稱,在過去幾個月中,中國政府表現出了足夠的智慧,沒讓特朗普當局通過中美衝突升級轉移國內選民視線,也未能借此給自己拉到大量選票。
圖源:南華早報
本文作者包道格曾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並於里根及老布什兩位總統任內,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等多個部門負責外交方面的政策分析,他目前在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擔任客座分析師。此前,包道格曾因批評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等議題上的舉措,在台灣輿論界成為爭議人物,甚至被稱為“親北京派”。
包道格資料圖,圖源:美國CNBC新聞
包道格在文章開頭指出,在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中,中國正面臨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而中國的領導層正在努力緩和目前日趨緊張的中美關係,以避免那個“壞消息”。
包道格所謂的“好消息”,源於他對美國輿情的觀察。他發現,即使在特朗普狂發推特、多位高官不斷煽動反華情緒後,美國民眾的目光始終盯着三件事:因種族議題引發的騷亂、新冠疫情,以及失業率和疲軟的經濟情況。
相比之下,“中國”相關的議題,甚至不在美國主流民意關注清單的前列。
包道格表示,特朗普曾在4月時開始不斷用“中國病毒”等詞向中國甩鍋,也曾一度引起了不少美國民眾的回應。但從現在看,這個靠指責中國來掩飾美國政府抗疫無能的招數,已經基本宣告破產了。
可在下文中,包道格用了一個類似“福禍相依”的中國式比喻稱,這個“好消息”的另一面恰恰包含着一個“壞消息”。他認為,中國沒有成為美國輿論關注的焦點,雖然可以避免大部分反華情緒,但也意味着中國問題得到的關注更少,使得目前緊張的中美關係暫時難以破局。
不過,就在包道格這篇文章刊登後不久,中國商務部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美雙方已商定於近日舉行通話。因此,包道格的這一判斷還有待驗證。
包道格列舉了皮尤調查中心7月30日發佈的民調,該民調顯示,隨着中美對抗的加劇,美國民眾對華好感度在2020年達到了歷史新低。
他認為,不管是反對還是支持特朗普,美國民眾的一個共識就是:特朗普至少推動了中美關係的轉變,儘管多數人不知道將如何重新構建中美關係,但他們一致認為這個“轉變”是不可避免、且近在眼前。
圖源:皮尤調查中心官網
鑑於這一情況,包道格給出的建議是:中國應當在未來一段時間保持低調,不給美國各派反華勢力聯合起來的機會。包道格認為,中國的強硬姿態可能會給特朗普可乘之機,令其擺脱目前對自己的不利輿論,把美國民眾的怨氣引向中國。
包道格在後文中列舉了南海問題、中印衝突和美國衞生部長訪台等事件,他表示,在過去幾周的時間內,中方在眾多問題上比此前更為剋制。不過,他在文中沒有對劃出一個相對清晰的標準,來説明這個“調”要多“低”。
但總的來説,包道格的判斷是,即使特朗普此前的某些對華操作已經失敗,但這不意味着危機完全解除,因為還不能排除特朗普及其麾下的部分鷹派政客,會在任期結束前孤注一擲,對進一步破壞中美關係下狠手。
他認為,如果中美關係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境地,這將使得其他美國政界人士也不得不迫於形勢轉為對華強硬派。這種情況一旦發生,那特朗普和拜登的競選較量,可能會變成“比誰對中國更強硬”,而這對中國而言必然不是什麼好事。
拜登(左)與特朗普資料圖,圖源:CNN
包道格建議,中國應該在接下來繼續保持克制,不給特朗普當局留下任何“雙贏”的機會:讓特朗普既不能利用“反華”作為競選連任的籌碼,也無法靠破壞中美關係給對手拜登留爛攤子。
聯繫中國此前對美方的回應看,相比包道格所説的“剋制”,中方的態度應該更適合用“不卑不亢”來形容。《環球時報》8月18日社評曾提到:對中國政府堅決對等反制美國的某些挑釁,同時又在整體上保持了剋制態度,大多數中國人是支持的。
相比美國部分政客成天琢磨着打“中國牌”,對於中美關係,中國從民間到官方的普遍態度則更為務實,自貿易戰以來,我們的一貫主張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邊應對,邊學習。而對於中美未來何去何從,筆者想引用社評的一句話作為結尾:中美戰略博弈肯定會很漫長,但中國走出了一個穩健的開端,我們完全可以為此而多一份自信與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