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斌國
這是一個對於俄羅斯來説非常沉重的話題,很顯然,在 蘇聯解體後的近30年裏,俄羅斯乃至整個前蘇聯大多數加盟共和國並未獲得當初歡欣鼓舞的結果。當該地區幾乎所有國家認為走上與西方同樣道路的時刻,一切都會改變。但事實並非如此,在近30年裏,在這一地區的幾乎所有國家都進行了幾輪動盪。
在這一問題上,俄羅斯感同身受。因為俄羅斯版圖依然龐大無比,儘管相比而言俄羅斯軍事技術裝備力量和軍工佔到前蘇聯時期的50-70%,但依然能夠與美國相抗衡。這也就是為什麼俄羅斯是全世界唯一敢於和美國進行軍事叫板的國家。
同樣歐洲人不願意再經歷一場冷戰,與此同時發展和俄羅斯具有建設性、長期性的關聯性非敵對關係符合歐洲目前利益。這一相對温和的政策引起了美國的高度警惕,很顯然,俄羅斯與歐洲都有越走越近的趨勢。相對於前蘇聯對外政策,俄羅斯非常務實,不謀求霸權,但堅決捍衞世界大國地位。
“北溪-2”項目是俄羅斯在經濟領域外交突圍的一個典型,看上去悄無聲息,但最終這一企圖還是被美國所警覺。應該説非建制派總統特朗普上台之後,看似對外招數兇狠,實際大都是“亂拳”。
“北溪-2”看似是經濟問題,實際上牽扯到地緣戰略。這條天然氣管道的建成之後,將把俄羅斯與歐洲強國德國在經濟領域有了強大的紐帶。從蘇聯解體,俄羅斯一直試圖用能源出口來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進行經濟捆綁,從而重新振興俄羅斯戰略,但最終都在美國數次干預下敗北。
俄羅斯總統 普京在去年的一次重要場合,公開就前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做了表述。他認為經濟崩潰是導致蘇聯解體的主要因素。這一觀點也被世界地緣學戰略專家普遍所認同,經濟崩潰導致蘇聯國家信心坍塌。
在沒有實力保證的前提下,一切的看似公平的承諾都是不存在的。1993年,剛獨立兩年多的俄羅斯第一次清醒過來,北約違背承諾開始向前蘇聯地區東擴。這還不算完,數年之後,北約向前蘇聯地區部署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最終在俄羅斯的堅持下,波蘭計劃被擱淺。
新一輪的美俄角力在2008年的格魯吉亞和2014年的 烏克蘭危機中爆發。最終美國在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力量面前採取了“規避”。但同時採取了冷戰時期的三大殺手鐧之一,經濟封鎖。同樣的招數,在不同時期一樣重創了俄羅斯。但這一次俄羅斯艱難地挺了過來。
很顯然,俄羅斯拿到 克里米亞時,就意味着長期要失去烏克蘭這一天然屏障。同時,烏克蘭天然氣管道毫無疑問就會成為遏制未來俄羅斯與歐洲的重要關卡。當然,這同時也威脅到了歐洲的能源安全。歐洲同樣需要穩定長久的清潔能源供應,另外,歐洲主要國家中的法德國家在冷戰後逐漸在改變態度。也正是基於此,俄羅斯與歐洲的緩和政策,才有了相同的機會。
8月11日,德國外長到莫斯科的訪問 ,頗具看點。當然,從德國外長到達莫斯科的那一刻,實際上就表示德國在“北溪-2”問題上與俄羅斯達成了戰略共識。這表現出不屈服於美國強大壓力,堅持完工的意圖。
拉夫羅夫11日正在莫斯科會見德國外長馬斯時説:“‘北溪-2’的參與者,包括俄羅斯、德國和其他參與者在內都相信該項目將進行到底,並且據我所知,有理由認為項目將於近期完工。”
馬斯11日強調了德國與美國緊密關係的重要性,但他批評華盛頓的做法是不恰當的。
“這種(跨大西洋關係)不僅僅是日常發展的問題,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地表明,夥伴之間的制裁是絕對錯誤的做法,我們從哪裏獲得能源最終仍是我們的主權決定。”馬斯説:“任何國家都無權以威脅的方式來支配歐洲的能源政策,這也是行不通的。”
反對這一項目的國家中除了美國之外,還是烏克蘭和波蘭以及歐洲部分國家。所有反對國家中,可以分為三個類型。首先是美國,表面看似是經濟制裁因為俄羅斯能源擠佔了歐洲市場,實際上美國的真實目的是掐斷俄羅斯與歐洲的強大經濟聯繫。不管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不願意將這一話題牽扯到地緣戰略中來。
烏克蘭和波蘭的反對立場趨於一致,願意很簡單,有了第三條、甚至第四條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之後,不管是烏克蘭也好,還是波蘭管道都顯得無足輕重。尤其是烏克蘭,從蘇聯解體之後,每年從俄羅斯獲取的天然氣管道過境費高達30億美元。如今,這一切都將成為泡影。
第三類反對的國家是,歐盟中的其他國家。其中就包括法國,德國的這一能源戰略幾乎把整個歐盟捆綁在了與美國作對的戰車之上,而最終獲利的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只能説,這幾個所謂反對只能是因為本身利益受損,而並不在真正反對俄羅斯。
儘管德國表現出了強大的決心,在德國國內最近也因為美國製裁“北溪-2”而出現強大的反美情緒,這都對俄羅斯能源出口帶動經濟強國戰略有益。但未來並非一帆風順,更多的不確定依然存在。尤其是民主黨建制派在11月大選中獲勝的話,會對這一項目進展采取何種政策,還有待於觀察。
核子獵潛艇評論,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