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瀏陽蕉溪鎮: 人居環境整治,這位“黑人書記”有點美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綜合

紅網時刻6月24日訊(通訊員 陸晞)他,一米八的個兒,頂着一個大光頭,騎着一輛紅色摩托車,像是大男孩騎上了小男孩的滑板車,模樣憨厚可愛。這位“大男孩”就是瀏陽市蕉溪鎮高升村支委委員、東山支部書記厲寧,村裏人讚不絕口的“黑人書記”。

瀏陽市蕉溪鎮高升村東山支部書記厲寧(中)在現場協調處理鄰里糾紛。

今年5月份以來,為落實蕉溪鎮黨委、政府關於開展人居環境整治“3343”行動要求,為東山村民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家園,厲寧帶領村民開始了一個多月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風吹日曬的勞作,他的皮膚漸漸變得黝黑。

從清洗垃圾桶開始教分類

村民彭大爺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平常子女不在家,老兩口家門口擺放的垃圾桶經常蚊蟲飛舞。剛開始,厲寧上户只是靠嘴巴説,老人認為分類太複雜,記不住。

為了教會彭大爺垃圾分類,厲寧用上了最“笨”的辦法,將垃圾桶裏的垃圾倒在空地上、清洗垃圾桶,然後將垃圾重新分類。第一次,彭大爺果然沒記住。2天以後厲寧再次上户,重複倒垃圾、清洗垃圾桶、分類3個動作,這次,彭大爺記住了“剩飯剩菜不能入桶”這一句話,略微有點啤酒肚的厲寧雖然累得滿頭大汗,還是一個勁地叫好。之後,厲寧隔兩天便上一次户,不斷強化彭大爺的記憶。

“這次全分對了!”第6次上户彭大爺的垃圾分類準確率終於達到了100%。

“剛開始屋場裏90%的村民都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厲寧認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關鍵是要做好羣眾的意識工作,羣眾意識改變了才會主動跟着幹、才能長久堅持。“我們屋場成立了一個9個人的人居環境整治小組,每週進行滾動式的垃圾分類檢查,同步建立問題台賬,通過反覆督、反覆教、反覆改,近兩週,屋場的垃圾分類率達到了100%。近期氣温持續升高,村民普遍反映今年夏天蚊子變少了,他們嚐到了垃圾分類的甜頭,現在都能夠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了!”

“六尺巷”裏智解糾紛

在東山片和生屋場有4面文化牆,其中一面畫的是“六尺巷”,厲寧是這面牆的設計師。之所以畫“六尺巷”,他別有一番用心。

2年前,因為土地糾紛,屋場裏的2户村民結下了樑子,誰看到誰都不説話。和生屋場本來也不大,因為2户人家不和,整個屋場的氣氛總是有些凝重。

6月14日,厲寧請來村上的書記、村主任,屋場內的黨員、羣眾近40人坐在“六尺巷”前召開了一次民主議事會。“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會上,厲寧動情地講起了清代大學士張英禮讓土地的典故。這次會議後的一個清晨,2户村民在產生糾紛的土地上種上了綠色的樹苗,有説有笑。

意藴悠遠的文化牆、綠意盎然的小花園、乾淨整潔的鄉村小道,還有跳着舞、唱着歌、説着笑的老人和小孩們……如今的和生屋場,從環境的顏到羣眾的臉都寫着一個大大的“和”字。

“本次人居環境整治,和生屋場自發籌資20餘萬元,厲寧帶着30多位羣眾義務出工一個多月,為全村樹立了好榜樣。下個月,我村計劃在屋場裏新建一個籃球場同時在周邊安裝健身器材,讓村民更深切地感受到屋場建設帶來的‘紅利’,進而帶動其他片區積極開展屋場建設,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村容村貌大改觀。”高升村黨總支書記董文優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