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可以説是最常見的無障礙設施,是人行道上用黃色磚塊鋪成的一條小道。但走過就知道,盲道説是盲道,卻基本上見不到盲人走。
近日,雲南昆明的周先生和自己的盲人朋友相約出行,短短300米的路走了足足25分鐘,期間遇到了30多個障礙物,腿上多了不少磕碰的傷口。有網友感嘆:盲人出門簡直和西天取經有一拼了。
視頻顯示,這段路的盲道上有樹坑、台階等“陷阱”。周先生告訴記者,其實他們也是很想出門的,每天都是,但就是不敢出家門,因為盲道不暢通,出來很不安全。周先生表示,希望市民和相關部門能對他們這些盲人的需求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幫助。
記者就這次的事件諮詢了昆明當地的殘聯,殘聯的工作人員回覆説,這段時間各個地區已經在進行無障礙設施的整改,也已經整改了一部分,只是有的背街小巷還沒有走訪到,沒來得及整改,將會抓緊時間進行整改。
盲道出現問題不是新鮮事了,前段時間,內蒙古赤峯市就因為盲道的問題上了新聞,為了避開新載的樹,150米的盲道被改成了“九曲十八彎”,殘聯隨後發聲將進行整改,盲道被改回了直線。隔了沒多久,呼和浩特也因為“十八彎”的盲道上了新聞,市政部門回應稱與施工方協調,尚未驗收。
盲道,是最常見的無障礙設施,也是最像擺設的無障礙設施。很多時候,盲道不是盲道,而是“忙道”,上面有車、有石柱、有樹、有杆子、有井蓋……一條路上可能出現的東西幾乎都能在盲道上看到,就是沒怎麼看到有盲人在上面走。
是因為我國盲人的數量太少,比較罕見,所以才見不到他們嗎?顯然不是。數據顯示,中國有1700萬的盲人,而且根據世衞組織的統計,中國每年大約新增45萬盲人,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盲人並不“罕見”,只是在生活中被迫“隱形”了。
近些年來,隨着網絡的發展,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發聲,也讓平時不被人關注到的一些問題漸漸“浮出水面”,被人們看到、瞭解到,以往一直被忽視的一些對殘障人士不便利的現象在被看到、被關注之後也能得到一些改善。
無障礙設施建設真正的意義在於讓殘障人士能夠“無障礙”出行,而不是給他們本就不便利的生活添堵,被曝光的問題盲道也許會很快被整改,一段時間內是真正的“盲道”,但還有許許多多沒有被曝光的問題盲道等待被發現、等待被整改。只有讓盲道“不忙”,才能發揮出它本應發揮的作用,而不是讓它擺在人行道,做一個亮麗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