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不要讓孩子們在心裏埋下陰影,父母應該這樣控制自己的情緒
各位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大家好,侯媽,我們分享如何做到懂得情緒,懂得愛。我們是不是有很多家長經常忍不住發火,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其實很多人也都明白,生氣和發火傷身體,也不能解決問題。可是脾氣來的時候還是一如既往的被情緒牽引着控制不住,對孩子的哭鬧情緒,我們又該如何正確的去面對和處理呢?哄?打?還是......
關於情緒,我們在人際關係當中經常説,不要有情緒,可情緒一來我就控制不住。很多女性被情緒困擾很多年,但自己到底是什麼情緒呢?也説不出來,道不明,就是很煩躁,很不舒服。通常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有兩招:壓抑和逃避。
壓抑就是強作寬容。因為有這樣的事情就已經不對,把情緒表露出來更是沒有修養和教養的表現。嘴説沒事,心很累。
逃避就是使自己忙於其他的事情,大吃大喝,逛街購物,拼命加班,讓自己沒有空去想這些!可事情忙結束了,有機會還是會冒出來的。
有情緒時漫漫長夜無心睡眠......
在精神交流的過程中,回首往事,很多人都哭得心碎。當被問到他發生了什麼事時,很多人都忘記了,記不起來了。雖然場面和人物已經模糊,但對方帶來的情感卻永遠不會被遺忘。今年1月27日參加程老師家庭制度安排研討會期間,許多三四十歲的人在五六歲時受到父母的責罵、恐嚇或威脅,然後不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成年後不想回家。他們和父母的關係很疏遠。在陳述的過程中,這些人大聲喊道,你為什麼這樣打我,我做錯了什麼可以看出對一個人的情感影響有多大。身體上的疼痛可能已經被遺忘很久了。只有感情是長久無法消除的。我們的父母不應該在他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特別是當他們受到委屈和毆打的時候,對他們投下陰影。他們不願意出於權威而低頭向孩子道歉。仇恨會生出牙齒。
一直以來我們接受到的教育,讓大部分人覺得自己有負面情緒是軟弱無能的,是不好的表現,不願意討論內心的感受。希望自己不會有憤怒,有焦慮,有悲傷。這樣對人的身心帶來不好的影響。曾經我們的魯迅先生説過這樣一句話,要麼在沉默中爆發,要麼在沉默中死亡。
我們要活出嶄新的自我,綻放的自我。開心的自我。那我們就要了解:情緒是什麼;懂得人為什麼有情緒;然後去怎樣面對情緒,只有先了解了一些列理論才能加以運用,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謝謝關注侯媽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