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亦莊鎮:用繡花功夫推進垃圾分類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綜合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已有月餘。一些居民還存在怕費時費事的畏難情緒時,大興區亦莊鎮居民鄔淑平卻輕鬆地説:“不難,養成習慣就好了!”

截至目前,亦莊鎮垃圾分類居民知曉率已達90%以上,先期試點的5個小區8000餘户居民參與率達80%,日均垃圾減量5噸。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參與率達100%。

“垃圾分類看似圍着垃圾轉,實質是居民思想認同、形成自覺的過程。”鎮黨委書記李燕説,亦莊鎮垃圾分類從“獨角戲”變成“大合唱”,秘訣就在於巧用繡花功夫,精細化推進。

早晨7點,鄔淑平拎着一袋分揀好的廚餘垃圾下了樓,正確投放後,指導員白師傅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給鄔淑平積了50分。

亦莊鎮的垃圾分類工作,已經實現了線下線上結合。居民不僅能在線上積分兑獎,還能在手機APP上接受在線指導。鎮裏為試點社區的8000餘户居民定製可以貼到垃圾袋上的二維碼,每家每户都不一樣。指導員掃碼後打開袋子檢查投放情況,分類正確才能積上分,不正確的則提供在線指導。擁有1171户居民的富源裏,經過一年半的試點,正確率93%;擁有288户居民的曉康社區,正確率94%。

投放點設置和指導員配備上也下了很大功夫。以富源裏為例,總共有30處投放點,經測算,大多數居民走出單元門後,步行兩分鐘內即可抵達。整個社區共有5名指導員,平均每人負責200多户,他們還同時負責投放點的環境衞生並每天消毒三次。此外,社區還通過招募黨員、志願者、樓門長等羣體,在投放點進行督導和現場宣教,很快形成了“黨員帶動骨幹、骨幹帶動樓組、樓組帶動家庭”的連鎖示範效應。

源頭分好的垃圾,末端是否又混運了?這是以往居民質疑最多的問題。亦莊鎮已搭建起“互聯網 垃圾分類”智能管理平台,不僅把垃圾日產量、居民參與率、分類成功率進行數字化管理,還實時監控不同品類垃圾清運車的行駛軌跡,全鎮54個小區廚餘垃圾實現專車清運,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園林垃圾、建築垃圾、大件垃圾則全部採取“社會化 物業對接”的模式,統一在暫存點進行分解、擠壓、清運。

李燕説,亦莊鎮19個社區以及767家企業已全面推廣垃圾分類,接下來要將垃圾分類與創城工作、精細化治理緊密結合,強化前端源頭參與、中端規範清運、後端“無廢城市”建設,打造垃圾分類減量亦莊樣本。(記者 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