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説:35歲,是人生的一道門檻。招聘市場把35歲當作一條死線,35歲的職場和生活焦慮,會遲到,但從不缺席。有人甚至消極的表示:35歲的危機無解。
每個35歲的年輕人都曾是20幾歲鬥志昂揚的小年輕,但過了30歲,如果還沒有讓自己形成無可替代性,在職場中的優勢就將急劇下滑。35歲真的像那些人所説的無解嗎?
理財大V老錢就這個問題為你列出了一份「正面清單」,一起來看看吧。
- JIMU -
一、
圖片來源:@剪枝者
上圖是很多人都要經歷的兩條曲線。
紫色曲線:20歲出頭踏入社會,是人的第一次上升期。學校裏學的、工作之初學的,過幾年都會了,收入也到位了,我喜歡把這個階段稱為跑步變中產。
但是慢慢地就會遇到高台停滯,大概是35-40歲的階段。工作一旦不穩定,再找新工作會很尷尬,適合自己的坑少了很多。加上孩子和父母帶來的壓力也會慢慢顯現。
此時很多人會努力走上第二條紅色曲線,這需要很強的好奇心和上進心。
有可能在某個職場領域深耕、掘進,不再給自己轉行的可能。也可能是知道了新的領域,比如開餃子館、投資啥的輔助原來不温不火的事業。
二、
當然這都是很理想的狀態。現實中我還發現一種蠻普遍的做法就是:
在30歲-35歲之前,使勁加槓桿買資產,越早越好。這麼幹的壓力會比較大,但是因為年輕,目測10年甚至更久的收入持續增長期是可以預見的。
等到了瓶頸期,債務壓力已經被通脹削減大半,資產價格也在時間的作用下水漲船高並且穩定釋放不錯的現金流。這種情況下,哪怕沒能成功晉級到紅色曲線,依然可以過得還不錯。
哪怕沒能力加槓桿,把平時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積蓄,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點挪到增值資產上,在時間的作用下,後期依然拿到不俗的回報。
相信你們也猜到了,沒有任何新意,做法一是買房,做法二是囤股票和基金。
要想實現這樣的理想結果,你需要一份「正面清單」,它包括:
長遠的眼光。能看到5年10年20年後,自己25歲、35歲、45歲時的狀態。
關鍵節點關鍵決策。在某一刻,你想明白了未來的行動綱領。
長期主義。無論是負債還月供,還是螞蟻搬家囤股囤基,都需要長期節儉,長期持有。
如前文所説的好奇心和上進心。
三、
35歲的尷尬來源於哪裏?問一圈下來,大多是與錢有關。
我們或許都曾在初入職場時給自己定下目標,有人希望35歲前實現財務自由,有人希望能早日“脱貧”進入中產。
“有車有房,工作穩定工資可觀,不説平步青雲但至少能吃穿不愁,一家人更不至於因為房貸賬單和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手足無措。”
這是不少人的理想狀態。毫無疑問資本能帶來更多自由,也能帶來足夠的安全邊際,你的認知、眼界、視野都是個人財富的形式。
小至日常花銷,大至買房置業,都需要合理規劃。特別是賬户裏的錢尚不富餘時,更需要從客觀、全面的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
- JIM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