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技術顧問制度開花結果 貧困户開上了“花生車”
產業技術顧問制度開花結果——貧困户騎上了“荔枝摩托” 開上了“花生車”
精準扶貧 科技先行
本報記者 馬愛平
家住雲南省紅河州屏邊縣灣塘鄉阿卡村的褚林騎上了他的摩托車,準備去果園開始一天的忙碌。
“以前,想脱貧沒門路,搞過很多行當,不懂行情,賠了不少錢。現在,縣裏請來了專家,幫咱們選了產業,逐漸有了效益,逐步富裕起來,感覺日子更有奔頭了。”褚林説。
這是產業技術顧問制度實施以後,在雲南省紅河州屏邊縣技術顧問專家開展的扶貧項目。產業技術顧問制度是全國農業科教系統幫扶未脱貧縣做強產業穩定脱貧的幫扶做法之一。
種荔枝讓鄉親們富起來
幾年前,分管農業的屏邊縣副縣長高德懷説:“屏邊縣受自然條件限制,信息技術都落後,產業扶貧必須有一個指路人,來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護航把脈。”
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在當地成立了產業技術顧問組,對屏邊縣如何通過發展荔枝產業來扶貧脱貧提出了建議:這裏的經緯度適合種植荔枝,隨着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對農產品需求尤其是高端農產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利用好優勢的氣候條件,種植優質熱帶水果完全是可行的路徑。
從此,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從2016年將地處石漠化地區的雲南紅河州屏邊苗族自治縣列為產業精準扶貧示範縣,包括陳厚彬在內的幾名農業技術專家堅持認為種植荔枝脱貧是完全可行的。
幾年來,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不斷解決荔枝種植的各類難題。針對屏邊縣妃子笑荔枝只開花不結果和大小年結果問題,建設了科技示範基地,專家協助在屏邊縣建立了“陳厚彬專家工作站”,在玉屏鎮卡口村建立了915畝荔枝優質高產示範園,示範園平均單產達到1.2噸,最高產量突破2噸。引進了“桂味”“無核荔”“井崗紅糯”“冰荔”“仙進奉”“紅繡球”“馬貴荔”“紫娘喜”等荔枝品種15個,延長鮮果供應期,提高市場競爭力。
通過體系的技術支撐,屏邊縣荔枝面積從2013年不足8000畝,發展到2019年底6.7萬畝,投產面積1.4萬畝,產量3000噸,產值6000萬元。2019年,1500户貧困户通過種植荔枝實現產業脱貧,種植荔枝富起來的鄉親們騎上了“荔枝摩托”。
“李強老師,亞克西”
在新疆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亞克什拉克村,一提起李強站長兩年多的扶貧之路,村民直豎大拇指“李強老師,亞克西”。
拉克村是國家深度貧困村,長期以來主要種植小麥、棉花等作物,結構單一。該村貧困户文化層次偏低,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
自2018年以來,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新疆綜合試驗站站長李強依託體系平台和技術優勢,成立了產業技術顧問組,通過技術 農户 企業模式,引進花生新品種、新技術。
村民阿卜杜喀哈爾·艾麥爾是建檔立卡貧困户,主要種植小麥、棉花,辛苦一年收益微薄。李強根據其土地及家庭情況免費提供花生良種,改變其種植觀念、制定花生棉花間、套作及輪作模式。針對其管理經驗欠缺、產後銷售等問題,李強對其耐心指導,並協助其與收購商對接,解決了其後顧之憂。在主要生育時期,李強跟進,並就高產創建技術進行跟蹤培訓,最終實現畝產花生440公斤。看到這個結果阿卜杜喀哈爾·艾麥爾開心地笑了。
通過測算,一畝花生收入達2400多元,比過去增收1000多元。此時他掩飾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對着李強直豎大拇指:“我的地裏種出了金娃娃,家裏脱貧也有望了。”
在阿卜杜喀哈爾·艾麥爾帶動下,全縣有近2千名農户種起了花生,所在的村花生產業已漸成規模,農户們開上了致富的“花生車”。
近年來,產業技術顧問制度在全國派出貧困地區4100多個產業技術專家組基礎上,對標未脱貧縣特色產業,直面產業技術瓶頸和發展短板,安排專家長久持續幫扶,以科研攻關、技術服務、決策諮詢和產業發展指導為主要手段,疏通產業堵點,推進未脱貧縣農業產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