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裏“長”出“淘寶村” 農業縣變身“電商城”

  (砥礪奮進的五年)土地裏“長”出“淘寶村” 農業縣變身“電商城”

  南京10月11日電(記者 劉林)國慶黃金週最後一天,江蘇省沭陽縣舉辦的第五屆花木節落下帷幕,而同期舉辦的網上花木節仍在進行,將一直持續到10月18日。本屆花木節期間,各類花木銷售額達3.8億元(人民幣,下同),參觀人數24萬人次。

  沭陽花木與電商的“鏈接”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末,近五年來,其“觸網”更加頻繁。五年間,沭陽電商的經營範圍從最初較為單一的花木產品,發展到涵蓋食品類、化妝品、醫療器械、圖書等多個領域,電商交易額亦不斷攀升:2014年全縣各類網店年銷售額為20億元,發展到2016年,全縣網絡銷售額已達75億元。截至2017年的8月份,該縣本年度的網絡交易額已經達到85億元,年交易額超百億已可預期。

土地裏“長”出“淘寶村” 農業縣變身“電商城”

  沭陽的電子商務產業園中,大屏幕上的“沭陽縣規模以上電商企業交易實時信息圖”在不斷閃爍。據統計,全縣1-8月快遞發件量已經達到了7874萬件,平均每一秒就有3.75件快遞從沭陽發往世界各地。 沭宣 攝

  土地裏“長”出來的“淘寶村”

  2016年10月29日,第四屆中國淘寶村高峯論壇在沭陽縣舉辦,該論壇此前三屆均“安家”浙江麗水,走出“老家”浙江的首站就落地沭陽,沭陽電商借此走入全國視野

  阿里巴巴集團稱,之所以放在沭陽,和當地發達而獨具特色的農村電商密切相關,其“互聯網+三農”的電商發展模式頗有樣本價值。

  沭陽縣地處江蘇北部,是一個交通、區位、資源均不佔優勢的農業縣。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電商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起來,並被阿里巴巴認為是“頗具樣本價值”的“電商之城”的呢?

  用該縣執政者的説法,沭陽縣的電商是從“土地裏長出來的”。

  沭陽縣素有“花木之鄉”美譽,是全國最大的花木種植基地,花卉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從業人員達20多萬人。早在網絡還未得到普及,沒有“電商”概念的時候,該縣就有上萬名花木經紀人活躍在全國各地,推介家鄉種植的花木。

土地裏“長”出“淘寶村” 農業縣變身“電商城”

  2016年10月29日,第四屆中國淘寶村高峯論壇在沭陽縣舉辦,該論壇此前三屆均“安家”浙江麗水,走出“老家”浙江的首站就落地沭陽,沭陽電商借此走入全國視野。 沭宣 攝

  2006年春天,沭陽縣新河鎮新槐村村民張超率先吃了“螃蟹”――在互聯網上開設了村裏的第一家網店,銷售自家地裏種植的月季花。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裏,張超不僅將自己家中的月季花賣光了,還把附近村的月季花也銷售一空。

  張超的“螃蟹”給當地眾多的花農們打開了一扇窗,通過這扇窗,花農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開始嘗試用一根網線與外界相連。十多年過去了,沭陽縣的網店已達4萬餘家,其中80%從事花木類產品銷售,沭陽亦發展成為擁有有3個淘寶鎮、31個淘寶村的“電商之城”。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CARD)農村電商研究中心在課題項目“沭陽模式”中如此描述:在偶然嘗試獲得驚喜的成功之後,農村社會的熟人機制發揮了“榜樣”作用。農户通過互幫、互帶、互傳,吸引着越來越多的親朋好友陸續加入電商的創業行列。一個美好的口子被打開了,沭陽縣逐漸靠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起跑線。

  被互聯網改變的傳統鄉村

  2016年4月24日至28日,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舉辦的第三屆電子商務周在瑞士日內瓦隆重舉行。會議期間,播放的一部講述沭陽草根創業者的紀錄片――《你好,淘寶》引起廣泛關注,沭陽“村淘”們的創業故事深深打動了在場的各國代表。

  “沭陽的新一代‘村民’應該叫‘村淘’,他們已經跳出農業範疇,不再侷限於自家的幾畝土地。”沭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莉萍介紹,沭陽的“村淘”已經走向世界,開始“買全球賣全球”。

  該縣新河鎮的仲偉同就是這樣一名走向世界的“村淘”。

  早年在外打工期間仲偉同就發現乾花潛在的商業價值,借家鄉花木優勢,創辦了乾花工藝品廠。仲偉同找準時機,在天貓上開設了網店,產品遠銷歐美,網店與實體店同步經營、同步發展,實現雙贏。2016年銷售額達到3000萬元,實現淨利潤360萬元。

土地裏“長”出“淘寶村” 農業縣變身“電商城”

  在沭陽,已經形成全民創業、家家淘寶的創業氛圍。圖為新河鎮大營村劉莊組77歲的單玉佩老爹在經營淘寶店。 沭宣 攝

  沭陽是全國人口大縣,曾經也是蘇北經濟欠發達地區,高峯時外出務工人員達40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9%以上。現在,這種情況悄然發生變化,農村電商的興起為返鄉者提供了創業的土壤。

  國慶期間,晚間21點多,沭陽縣顏集鎮堰下村仍熱鬧非常,村中道路上的物流貨車川流不息,道路兩邊的各種淘寶店、快遞公司及相關電商配件店仍燈火通明;在該村統一樣式的二層別墅中,前院的老人在打包快遞,年輕人則在後院與天南海北的網購者們“網絡連線”。很多時候,這樣的場景會一直持續到深夜。

  “村民”們的作息時間與都市白領趨於一致,他們已非傳統意義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

  在沭陽,“年輕人指數”越來越高,廣袤的農村,記者隨處可見年輕人的身影。這些傳統的鄉村幾乎沒有年輕人在外打工。老人種花,年輕人開網店,已經成為一種模式。數據表明,沭陽半數以上網店由返鄉農民、大中專畢業生、退伍士兵等羣體開辦,他們領着農民過“城裏的生活”,給沭陽傳統的鄉村帶來了新的活力。

  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介紹,在返鄉創業羣體中,年齡結構以中青年為主,多年在外務工生涯使得他們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或掌握了特定的技術,或在大企業中有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一旦家鄉有了適合他們施展抱負的空間,思鄉心切的他們就會迸發出難以想象的創業激情。”

  沭陽縣眾多的返鄉創業者發揮了領軍作用,創建了“美爾挺”、“波波猴”、“翡意”、“蘭可欣”等近百個“淘品牌”,涵蓋食品類、化妝品、醫療器械、圖書等多個領域,補齊了沭陽電商經營種類較為單一的“短板”。

  一個產業的快速發展既離不開市場的剛性需求,也離不開政府的服務與支持。

  據悉,沭陽縣委縣政府圍繞資金、基礎設施、培訓等方面,瞄準瓶頸精準發力。針對“起步階段缺培訓”、“發展階段缺資金”等瓶頸,該縣為電商提供免抵押貸款並提供免費培訓;針對電商經營中的誠信問題,政府還專門設立了1000萬元的網絡交易誠信專項資金,用於交易糾紛的先行賠付。

  五年以來,沭陽先後獲評全國首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登江蘇省電子商務十強縣榜首,獲評“省級首批創業型城市”、“省級創業型示範城市”,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商城”。

  今年上半年,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7.68億元,同比增長8.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13215元、7976元,分別同比增長8.1%、9.2%,在蘇北縣城中均處於領先地位。(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09 字。

轉載請註明: 土地裏“長”出“淘寶村” 農業縣變身“電商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