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圖為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自行研發設計的8.5萬立方米超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氣運輸船。資料圖片
世界最大水泥運輸船圓滿交船、亞洲最大改建半潛船順利交付、全球最大集裝箱船將在上海建造、世界最大LNG動力汽車運輸船建造與設計合同生效……近期,一系列世界之最、亞洲之最船舶的建成或訂單的落地讓中國造船業再次成為全球焦點。
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近日,法國海運公司CMA-CGM與中國兩家造船公司簽署了建造意向書,訂單包括9艘2.2萬TEU級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每艘造價最高可達1.6億美元,9艘船隻的總訂單額達到了96億元人民幣左右。
對於中韓近年在造船領域的激烈競爭,英國市場研究機構克拉克森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韓國造船公司共拿到了283萬CGT的造船訂單,略低於中國(290萬CGT),排名第二。這次超過1.6萬億韓元的大規模訂單被中國拿去後,韓國與中國的訂單總量將進一步拉開差距。
英國《獨立報》報道稱,中國正迅速發展船舶製造業,渴望在高利潤的船舶製造領域獲得立足之地。
另外,據俄羅斯衞星通訊社近日報道,在受到俄政府邀請進行北極亞馬爾液化氣項目合作後,中國船舶製造企業一直積極加大對該項目的投入,建造有破冰能力的運輸油氣和模塊的運輸船,目前成果顯著。
受訪專家:浙江海洋大學副校長謝永和
近年來,中國造船業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績。集裝箱船、散貨船、油船三大主流船型技術水平在國際上已經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已具備了自主開發能力,形成了品牌船型。除大型豪華郵輪外,我國已經能夠建造包括大型客滾船、超大型集裝箱船(VLCS)、大型挖泥船和大型液化天然氣船(LNG)等在內的各種高附加值船舶。近年,中國不斷提高自主研發和建造能力,高技術船舶的研發持續獲得突破,超大型原油輪(VLCC)和超大型集裝箱船(VLCS)的建造能力獲得公認,並且大型豪華郵輪建造也開始設計建造。
目前,中國造船業的手持訂單量、新接訂單量和造船完工量等指標已位列世界首位。儘管在規模和總量上已經是世界第一,但在自主研發能力方面,我國還不是造船強國,特徵為“大而不強”;但正在加速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轉變,不斷縮小與日韓等造船強國的差距。中國造船業的整體水平是“追趕型”,局部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隨着超大型原油輪、超大型集裝箱船等超大型船舶的成功研發,中國造船業拓展了新的領域,擴大了國際市場份額;隨着現代造船技術的應用,中國部分船舶造船週期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造船效率大幅提高,建造質量不斷提升。
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造船業的設計和建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逐步轉向LNG船、VLCS船等高技術船舶的研發。近日,中國兩家造船企業在對法國海運公司的VLCS船訂單爭奪戰中,力克韓國三家大型造船公司,拿下訂單。再者,中國國內船舶市場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目前,中國骨幹船廠普遍採用現代造船技術,大大縮短了造船週期。近年來,中國受教育人口多,從業人員素質普遍有所提升,造船企業也加大了對產業工人、研發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投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此外,中國吸收了國外先進技術,提升了自主創新能力,努力研發高新技術船舶以及高附加值船舶。在造船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也為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轉型升級的良好條件,改善了創新環境。
目前全球造船業的現狀是中、韓、日、歐四極競爭格局。新興造船國家所具備的競爭優勢基本集中在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低廉成本方面,歷次造船產業轉移的基本驅動力主要來自於資源和要素的比較優勢。中國在勞動力成本、深水岸線等資源上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同時,船舶融資優勢和政府的支持政策也促進了中國造船業競爭力的提升,使得中國在三大主流船型的競爭中具有比較充分的優勢。未來決定造船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先進的造船技術和良好的融資環境。
中國造船業的發展為新興造船國家提供了諸多可供借鑑的經驗,如充分發揮勞動力等價格低廉的成本比較優勢,政府加以引導,先建造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船舶,培養出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然後再擴大規模,實現產業升級。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