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木子西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宇揚】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14日報道稱,自稱“獨立”的智庫“中國事務”因涉嫌參與同澳大利亞國家利益相悖的遊説活動,澳政府部門將凍結對其的資助。據稱,該智庫獲得的資助中,有47.76%來自澳大利亞政府。
報道稱,在今年財政年度結束(6月30日)後,澳大利亞總理及內閣辦公室、國防部和外交部將停止資助智庫“中國事務”,澳大利亞司法部也在就資助問題進行重新評估。原因是,這家智庫的很多活動被視為遊説活動,“對北京的支持比對澳大利亞更多”。
《環球時報》記者在“中國事務”官方網站看到,該機構在澳大利亞慈善和非營利委員會(ACNC)註冊。該智庫認為,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未來十分重要。對澳大利亞而言,與中國建立正確的關係至關重要。“中國事務”希望能為澳大利亞人有關中國的討論提供更多信息。《每日電訊報》14日在報道中稱,“中國事務”致力於在澳大利亞的“企業,政府和安全機構”間推進有關中國的“現實而細微的討論”。
但澳大利亞情報機構認為,該智庫的活動“受中國影響很大”,是在澳大利亞國內進行宣傳。此外,贊助該智庫的很多大型企業都在與中國的交易中賺了很多錢。為證實上述觀點,《每日電訊報》還舉例稱,“中國事務”共同創辦人兼總監雅各布森2018年曾公開反對《外國影響力透明度計劃法案》。根據該法案,任何代表外國委託人開展某些活動以影響國家政治或政府程序的人士將被要求進行登記。《每日電訊報》稱,雖然沒有人公開指責“中國事務”是“外國影響力的代理人”,但堪培拉方面一直對其立場深表關切。
近年來,一些澳機構和政客不時宣稱中國對澳進行影響力滲透。有分析人士認為,澳對華關係過去幾年之所以滑入下坡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澳大利亞的國防安全和情報機構越來越深地主導了對華關係,壓制了經貿教育文化界保持友好往來的聲音。正是在一片鼓吹“中國威脅論”的聲音中,澳大利亞出台一系列反外國干涉法案,並在實際操作中針對同中國有合作關係的研究機構,迫使澳大利亞國內為數不多、真正對中國有所瞭解的專家離開澳對華關係的決策和建議圈。顯然,這種對華策略的惡果已經開始顯現。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