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洪水影響的綦江大橋恢復部分通行 它的風雨48年你知道多少?

受洪水影響的綦江大橋恢復部分通行 它的風雨48年你知道多少?
  △綦江大橋成為綦江的一道靚麗風景

  7月11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綦江區獲悉,因受“6·22”特大洪水影響臨時封閉檢測、檢修的綦江大橋,已於近日恢復七座(含)以下客車、摩托車及行人通行。

  在綦江大橋檢修期間,綦江區城市管理局安排專人對綦江大橋進行巡查、維護。作為綦江城區的首座大橋,綦江大橋已經在綦江河上經歷了48年風雨,是綦江最繁忙的一座大橋。

  關於綦江大橋的歷史,你知道多少?上游新聞為你講述。

  11個民兵連出動

  上千人建設綦江大橋 

  最近,綦江大橋封閉檢修的消息,牽動着77歲陳章發的心。40多年前,1000多名建設者共同建設綦江大橋,陳章發就是其中一員。

  時間回到1971年8月1日,綦江大橋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

  “建設綦江大橋的主力是民兵團。”陳章發説,當年綦江縣武裝部成立了由城郊、三角、隆盛、郭扶、城關、東溪、趕水、石角、永新等地的民兵組成了11個民兵連,這11個民兵連組成了一千多人的民兵團建設綦江大橋。 

  石角鎮由26個民兵組成一個排,陳章發被任命為排長。

  “能夠參加綦江大橋的建設,我們都很自豪。”陳章發回憶説,綦江大橋將綦江城東、西兩岸連為一體,改寫了綦江城區無橋的歷史。

  當時,綦江河兩岸掛着不少紅色標語,説出了綦江人民的心聲:“73萬綦江人的幸福橋”“綦江橋,幸福橋”“修好綦江大橋,造福子孫後代”……

  陳章發是石匠出生,在工地上,他既是民兵排長又是技術員。大橋建設需要大量石材,陳章髮帶隊到各鎮去找適合的石材,然後開山取石,運到綦江河邊,再由石匠把石材加工成需要的形狀。

  “那時候石材加工完全是手工操作,加工一塊拱石往往要耗費一天的時間。”陳章發説,經過兩個月的精心準備,建橋所需的石材基本加工完成。綦江河兩岸堆滿了如山的水泥、河沙和石材。

  時間到了深秋季節,這是綦江河的涸水季,大橋建設也到了最困難的階段——在水下砌基石。

  工人需要下到河裏作業,因為是深秋比較冷,每個人只能在水裏工作15分鐘然後就要上船。“當時的水下工作設備差,為了保暖防感冒,工作人員上船後就要立馬喝上幾口白酒。”陳章發説,儘管條件差,但大家心往一處想,工作很努力。

受洪水影響的綦江大橋恢復部分通行 它的風雨48年你知道多少?
  △1972年8月1日,綦江大橋通車

  綦江大橋通車

  一大早橋兩頭就擠滿人

  綦江大橋沒建成前,人們過綦江河要坐渡船。“坐一次過河船,要一分錢的船票,遇到漲河水,每次過河就要2分錢船票。”當年家住綦江城區的張錫榮説,要是洪水上漲到了警戒水位線,渡口就會封渡,過河船也會停開。

  綦江大橋不僅將極大地方便城區居民出行,也將加快進出城貨物流通,為綦江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因此,綦江大橋是綦江人民的共同期盼。

  據《綦江街鎮歷史文化叢書》記載:綦江大橋項目建設資金為120萬元,大橋由重慶設計院總設計師陳明恕、汪建廷設計。

  綦江大橋為空腹式懸鏈線等截面石拱橋,總長320米,其中正橋長181米,兩端引橋139米,橋高19.84米;橋寬11米,其中車行道7米,兩側人行道各寬2米。橋身負荷量為20噸。

  綦江大橋建設工程分為三個階段:1971年8月1日到1972年1月,完成水下基礎和灌漿砌石墩任務;1972年2月到5月,完成3個40米大跨度和1個10米跨度及18個3米小跨度的拱圈安砌任務;1972年6月至1972年7月,完成欄杆、冀牆、人行道的安砌,鋪設路面,安裝電路和橋台回填等橋的上部建築工程。

  大橋施工中,既堅持高工效,又要求高質量,同時把節約貫穿在整個建橋過程。比如,原設計為井架吊裝,改為“獨腳爬杆”吊裝,僅此一項,就節約30餘萬元。民兵團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加強鋼材、木料、水泥和機械設備的管理使用,大橋修完後,回收處理物資折款64651元,上繳縣財政。

  1972年8月1日,綦江大橋建成通車。

  “開通典禮那天很熱鬧,綦江人奔走相告,就連東溪、趕水等鎮上的人都趕來看熱鬧了。”張錫榮回憶説,早上天不見亮,大橋兩頭就擠滿了人。典禮結束後,人們蜂擁着朝橋上跑去,在橋上盡情感受幾分鐘就可以跨越綦江河的幸福快樂。

受洪水影響的綦江大橋恢復部分通行 它的風雨48年你知道多少?
  △綦江大橋連接了綦江城東、西兩岸

  破解發展瓶頸

  橋面由11米拓寬至15.5米

  隨着城鄉經濟建設的發展,綦江城區的人流、車流量逐年增加。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綦江大橋的堵塞問題已經成為了影響城市建設發展的瓶頸。

  為了破解這個瓶頸,原綦江縣委縣政府決定拓寬綦江大橋的橋面,並委託重慶市政勘測設計研究院,對綦江大橋拓寬方案進行了技術論證。

  根據當時的財力,優選了採用挑梁將人行道挑出懸空,從而拓寬橋面的方案。

  橋面車行道採用鋼筋混凝土現澆結構,厚度為2米。由綦江縣市政公司承建,橋面拓寬工程1988年10月3日動工,1989年4月5日竣工,總投資71.5萬元。

  拓寬後的綦江大橋,由原來的11米寬,變為 15.5 米。其中,車行道9米,兩側人行道各 3.25米,一直保持到現在。 

  48年風風雨雨,綦江大橋早已成為綦江河上一道靚麗的風景,也見證了綦江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免責聲明】上游新聞客户端未標有“來源:上游新聞-重慶晨報”或“上游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游新聞聯繫。

  舉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77 字。

轉載請註明: 受洪水影響的綦江大橋恢復部分通行 它的風雨48年你知道多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