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印澳組局“反華大會”,究竟要幹嘛?

  3月12日,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舉行首次“四邊機制”領導人視頻峯會。拜登上台還不足兩個月,就火急火燎在亞太地區呼朋引伴,其他三國領導人也笑臉逢迎。

  

美日印澳組局“反華大會”,究竟要幹嘛?

  “四邊機制”(Quad)從何而來?

  夯基壘台:“Quad”是英語中一個表示“四”的前綴,“四邊機制”由此得名。

  21世紀伊始,小布什執政中後期,新興國家紛紛崛起,亞太格局深刻變化。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場的黃沙裏碰得灰頭土臉,於是調轉方向盤將戰略重心挪向了世界東方。

  2006年9月,日本政壇常青樹安倍晉三首度拜相,隨後便提出美日印澳四國擁有“共同價值觀”,若搞個四邊機制,前途大好。第二年美國副總統切尼訪日,同意就設立“四邊機制”進行協商。自此,一個環繞中國的“四國幫”首現雛形。

  暫時沉寂:無奈美國政府四年一換,朝令夕改,畫餅難圓。奧巴馬上台後對前任小布什的內外政策普遍不感冒。屋漏偏逢連夜雨,安倍第一次坐上首相寶座,結果還沒幹滿兩年就因政治鬥爭辭職。更何況,當時擔任澳總理的還是對華友好的陸克文。“四邊機制”人心散了,處境尷尬。

  

美日印澳組局“反華大會”,究竟要幹嘛?
 

奧巴馬對小布什的政策不感冒

  大建快上:特朗普政府明確將中國定位為“主要戰略競爭者”,卻又發現中國塊頭越來越大,美國要上前單挑日益力不從心,於是“四邊機制”又被撈出冷宮。

  2017年,特朗普正式提出“印太戰略”,試圖打通太平洋、印度洋兩大方向的戰略資源。説白了就是除了日、澳之外,還要再把印度也拉下水,一起構建遏華“小圈子”。

  特朗普任期內,“四邊機制”舉行了2次外長會(2019年9月紐約、2020年10月東京)。2020年,還借合作抗疫之名帶着韓國、新西蘭甚至社會主義的越南搞了14次“四邊機制+”副外長級視頻會,擺明了就是要拉攏中國周邊力量來孤立中國。

  

美日印澳組局“反華大會”,究竟要幹嘛?

  2020年10月,“四邊機制”外長在日本東京舉行會晤

  架構封頂:如今,特朗普時代倉皇落幕,但他的死對頭拜登卻沒有清算“四邊機制”這一“特氏”遺產。上台不到50天,“四邊機制”升級為外長會還不足半年,拜登便急於將其升格為領導人峯會,一方面是炫耀“老大回來了”,一方面也説明——遏制中國,美國急了。

  

美日印澳組局“反華大會”,究竟要幹嘛?

  左起: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菅義偉、印度總理莫迪、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

  “四邊機制”首次領導人峯會談了什麼?

  疫情還在肆虐,經濟還很慘淡,復甦還沒盼頭。此時此刻,拜登、菅義偉、莫迪、莫里森這四位性格迥異的領導人湊在一起,又會聊些啥?我們來捋一捋。

  一談願景。四國主張建設一個“自由、開放、包容、健康、以民主價值觀為基礎、不受脅迫的地區”。承諾在國際法基礎上推進“自由、開放、基於規則的秩序”,以促進“安全和繁榮”,抵制對“印太”及其他地區的“威脅”。

  不過説實在的,真要對號入座的話,上述“不脅迫、守規則、包容、安全、繁榮”等“羣規”若當真,“羣主”美國首先就是最該退羣的那一個。

  二談合作。先是聚焦疫苗合作,美日出錢,印擴大產能,澳支持配送,確保“印太”地區國家能“公平”獲得疫苗。再聊氣候治理,説要努力加強所有國家的氣候行動,確保實現《巴黎協定》温控目標,還要在清潔能源領域開展合作。此外還有新興技術,四國準備在5G、人工智能、互聯網、生物技術等領域制定共同技術標準,加強聯合研發。

  插播一句:説起疫苗,就在四人開會前一天,白宮發言人普薩基還理直氣壯地表示,世界上多個國家向美國提出了分享疫苗的申請,但是美國政府還未向任何國家提供疫苗。

  三談熱點。關於海上問題,四國強調要“應對東海和南海面臨的海上秩序挑戰”。關於朝鮮問題,四國重申致力於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實現朝鮮完全無核化,並放話要“解決”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關於緬甸局勢,四國表示將“繼續支持緬甸及其人民”,強調緬甸迫切需要“恢復民主”。

  四談“團建”。簡言之就是層層開會——四國確認將於2021年底舉行線下領導人峯會,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外長會,四國專家和高級官員繼續定期開會,還將成立疫苗專家組、氣候工作組、關鍵和新興技術工作組。

  最終,自然要扯上中國。四國領導人在公開發言環節均未提及中國,但從會後共同聲明和各國所發消息來看,會議又處處針對中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向媒體吹風時就説,四國領導人“深入討論了中國帶來的挑戰”,明確表示對中國“不抱幻想”。

  總結下來,美日印澳一起開了一場處處膈應中國的會。

  

美日印澳組局“反華大會”,究竟要幹嘛?
 

  “四邊機制”的真實意圖

  “四邊機制”想對中國打什麼算盤?

  拉幫結派圍毆中國,已經成為了當今美國對華戰略的執念。“四邊機制”的真正目的,就是為美國打造一個“亞太版北約”,推動“印太戰略”升級,遏制中國發展崛起。這是美國的既定戰略,也是攤在桌面上的“明牌”。

  一是築牢遏華“包圍圈”。美國與中國隔着太平洋,對中國畢竟鞭長莫及,以台灣和日本分別為基礎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在崛起的中國面前又日益顯得弱不禁風。因此必須紮緊繩索,和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地區強國聯手對中國組成“菱形包圍圈”。

  二是給中國穩邊控邊製造困難。當前,日本圍繞東海劃界以及釣魚島主權問題與中國齟齬不斷,印度在中印邊界挑起紛爭,澳大利亞在南海問題上不停挑事。在美國的帶頭慫恿下,四國可能進一步擴大情報共享,深化防務合作,中國在中印邊境、東海、南海等方向面臨的安全形勢,都可能更加複雜嚴峻。

  

美日印澳組局“反華大會”,究竟要幹嘛?

  2020年11月,美日印澳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舉行聯合海軍演習

  三是擠壓中國對外合作空間。往近了説,四國要與中國爭奪地區抗疫合作主導權,靠“疫苗外交”爭取中國先出手援助的發展中國家。中長期看,四國合力推進供應鏈、產業鏈自主,在高科技領域“去中國化”,意在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對沖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影響。如果四國真能拿出實招,還可能推動地區供應鏈加速向印度和東南亞轉移。

  四國圍堵中國能得逞嗎?

  答案是不能。

  首先,想以區區四國組團玩轉整個亞太大舞台,顯然自不量力。所謂“印太”地區包含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一大批亞洲和大洋洲國家。這些國家國情千差萬別,其中大多數是正在探索致富道路的發展中國家,不少在歷史上還遭受過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也沒少受美、印、澳欺負。“四邊機制”企圖以“政治認同”劃線,一手編排地區秩序,違背地區國家自決和多樣性,無異於建空中樓閣。

  更何況,“四邊機制”是近年來首個獨立於東盟之外的東亞合作平台新機制,東盟多數國家已經明確表示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更反對“四邊機制”成為反華俱樂部。

  

美日印澳組局“反華大會”,究竟要幹嘛?

  “四邊機制”:同一輛車上的四國都有自己的方向盤

  其次,四國各懷心事,難以同氣連枝。如今美國依然深陷國內政治泥淖,其戰略確實宏大,無奈實力今不如昔。以疫苗為例,美國嘴上説幫印度投資增產,但專利歸美國,股份歸美國,投產之後利潤也由美國拿大頭,實際上就是要拿印度當“工具人”。在國內強大民粹勢力壓力之下,美國更是不可能對外搞無償援助。拿不出真金白銀,又如何讓盟友死心塌地?

  至於日印澳三國,更是各有小心思,難以唯美馬首是瞻。日本在共同聲明中塞進了其他三國不怎麼在乎的涉朝“私貨”,印度在緬甸問題上與西方看法不同,偏安一隅的澳大利亞則盡力維持“中等強國”影響。三國既想借“四邊機制”壯膽,從中美博弈中漁利,又無法迴避中國是三國最大貿易伙伴的事實,難以棄中就美。

  

美日印澳組局“反華大會”,究竟要幹嘛?

  説到底,在國際上搞排他性的“小圈子”,與歷史大勢背道而馳,註定不是正途。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利益深度交融,供應鏈、產業鏈相互依賴,蓄意排除某個國家,人為分割搞兩個市場、兩個產業鏈,是開歷史的倒車,也不可能成功。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各國只有恪守尊重互信、互利共贏的正確合作觀,才能廣結善緣、行穩致遠。在一個需要全人類同舟共濟、乘風破浪的歷史時刻,強則凌弱、眾則欺寡,這樣的逆流而動,遲早會被巨浪拍在沙灘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27 字。

轉載請註明: 美日印澳組局“反華大會”,究竟要幹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