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和諧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強調的重點,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古人為此總結了一套“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的説法。一起來看看你做到了幾條。
對孩子“七不責”
1、對眾不責
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孩子也是人,具有獨立的人格,也有自尊心,常常在公眾視線下被責備的孩子,不僅不能反思錯誤,性格也容易變得膽小懦弱,對人缺乏信任,產生自卑感。
2、愧悔不責
就是説如果孩子已經認識到錯誤並且感到慚愧和後悔了,那麼此時父母應該停止繼續責備孩子。本來批評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反思錯誤,過度指責會讓孩子抗挫折能力下降。
3、暮夜不責
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如果此時責備了孩子,他帶着沮喪失落的情緒上牀,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長此以往,對身心都有傷害。
4、飲食不責
正在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如果父母習慣一到吃飯就數落孩子的不是,容易導致孩子心理上懼怕和父母吃飯,或者形成吃飯的時候很難和別人説話的性格。同時,在吃飯時的負面情緒,會影響消化功能的完善。
5、歡慶不責
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情緒大起大落對人的身體傷害甚至遠遠超過一次普通不愉快的經歷。在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如果不是很急的原則性錯誤,可以過一會兒再指正他。
6、悲憂不責
孩子憂心忡忡或者特別悲傷的時候,不要責備他。此時人的負面情緒佔主導,容易使責備演變為爭吵,得不償失,最好先表現對孩子的關切,然後再説自己認為不妥的事。
7、疾病不責
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時人體因為生理的痛苦心理也很脆弱。如果受到嚴厲的責備和埋怨,病情有可能會拖延甚至加重。讓孩子心情好一點,早點扛過病來再説,才是科學的教育方法。
對父母“五不怨”
1、不怨父母能力
樹木琅林有高低,人間事事都不齊。沒有人是萬能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費盡心力把我們養育成人,已經是天下最值得尊敬的人。有人卻會抱怨父母沒能給自己期望的平台和養育,以怨報德,違背的是最基本的孝道。
2、不怨父母囉嗦
父母生活的年代與今天大不相同,兩代人在認知和習慣方面,難免有點代溝。但不論如何人要清楚,只有真愛你的人才會去囉嗦你。
3、不怨父母埋怨
父母的埋怨,或許是他們在生活中不如意,或許他們在工作上辛苦,又或許只是希望你不要走他們的老路。父母慢慢變老,能夠偶爾埋怨的人,除了子女,別無他人了。
4、不怨父母遲緩
小時候,父母關切着我們的一切合理需求,用超羣的行動力帶領我們認識這個世界。隨着年紀的增長,我們的父母漸漸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富有活力。這時,千萬別嫌棄父母行動遲緩,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等等他們,聽聽他們教我們走路時的故事。
5、不怨父母生病
天下父母一個樣:只要孩子生病,不管多忙,天氣多惡劣,白天還是晚上,他們是最着急的人。如今生命的輪迴滾了幾十年,他們的身體開始脆弱不堪,需要你的照顧,正如幾十年前,他們在高燒不退的我們牀前守候一樣。
我們漸漸長大,父母慢慢變老,抱怨父母,不如理解父母,若連生自己養自己的父母都容不下,何以容天下?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之間難免有所摩擦,然而互相包容和理解。
幫善信做的問卷調查,希望瀏覽善信幫忙填寫一下。
主題為“對於跑步環境的調查”,請識別下圖二維碼進入頁面答題,感謝!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小編提示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勸善戒惡,功德無量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眾號
自然|無為|玄德|清靜
▼
“道教記”北京藥王廟服務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淨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