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教育孩子,牢記這3句話,早晚成大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父母心中所盼,但是談到如何教育好孩子時,面對調皮、不聽話和學習不認真的孩子,許多父母都是不知如何是好,總感覺到心力交瘁;甚至有的父母還擔心孩子成長後還在啃老,無法自力更生。
教育好孩子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需要從各方面去引導孩子。不想讓孩子成為那些不思進取而只知道依賴父母和祖輩庇護的無能者,米醬建議大家看看猶太人的這本書《塔木德》。
《塔木德》詞源的含義為“鑽研或研習”,由2000餘位猶太學者的研究成果構成,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凝結着2000多學者對自己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發掘、思考和提煉,是整個猶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圖。
至今,猶太人還在孜孜不倦地研讀《塔木德》。
書中有許多教育孩子的好方法,米醬讀後受益匪淺,如果你要教育孩子,牢記猶太人3句話,勝過給他億萬財富。
一、智慧就是財富
猶太人認為,智慧是人生無價的財富。
生在猶太家庭裏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負責啓蒙教育的母親們幾乎都要求他們回答一個問題: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了,你的財產就要被人搶光,那麼你將帶着什麼東西逃命?”
孩子們天真無知,很快就想到錢這個好東西,因為沒有錢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
也有孩子説要帶着鑽石或者其他珍寶出逃,有了它,還愁缺啥?可這些顯然不是母親們所要的答案。
若是孩子們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説:“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遠跟着你。”
在聰穎、精明的猶太人眼裏,任何東西都是有價的,都能失而復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無價的財富。
智慧來源於生活,記載在書上,所以猶太人愛讀書,愛買書,愛寫書。
在猶太人的國度,無論是在街頭巷尾,無論是在車站還是廣場,專心致志讀書的人隨處可見。在每個家庭裏,書房是必不可少的。
二、金錢是勞動的成果
在猶太家庭中,父母會告訴孩子:金錢是勞動的成果。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孫子——戴維•洛克菲勒依然清楚地記着一件難忘的往事,從小他的父親小約翰•洛克菲勒就有意識地向他們灌輸最多的就是節儉、個人奮鬥等價值觀念。
在他們的家裏,沒有白給的零花錢,想要得到零花錢,他們就必須勞動。
根據洛克菲勒家族的規定,在家裏打100只蒼蠅得到10美分;捉住一隻耗子得到5美分;拔草每小時5美分;背柴草每小時10美分……等等。
每當戴維感到經濟緊張的時候,總是通過自己半天或一個晌午的勞動來獲得一項開銷所必須的數目。
這種方法使得戴維從小養成了節約、勤儉的良好習慣,也讓他意識到金錢是勞動的成果,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相應的金錢報酬。
三、每個人都可以白手起家
普通人都認為成功與自己無緣,覺得富貴都是那些出身好、運氣好的人才能擁有。
事實是,如果連想都不敢想,你怎麼會獲得成功?
猶太人告訴孩子,每個人都可以白手起家,但別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首先,猶太父母從小就教孩子學會儲蓄,例如:每次把10塊錢放進錢包的時候,我們只能花費9塊錢,也就是説每次必須存下收入的10%。這是使自己的空錢包裝滿錢有效實用的方法。
其次,猶太父母還給孩子立下一條規矩:無論生活如何貧困,不能動用10%的儲蓄金,學會控制花錢的慾望。
再者,猶太父母會從小灌輸孩子“錢生錢”的思維,讓每一塊錢都替你幹活,這就是理財。
想要白手起家,光有方法還不行,還要勤儉。在《塔木德》中記載着一個這樣的故事:
19歲的洛克菲勒初入商界之時,由於缺乏資金,經營舉步維艱,他天天幻想着發財,但苦於無方。
有一天晚上,他從報紙上看到了一條賣致富秘訣書的信息,猶如得到了萬貫家財般,十分開心。次日,他很早就起牀,急忙趕去書店買一本致富秘訣。
可當打開書看,他卻只看見書內印有“勤儉”兩個大字,這讓他十分惱火,但更多的是失望。
夜裏洛克菲勒睡不着,他反覆思考着該“秘訣書”的“秘”究竟在哪裏?經過仔細地思考,他逐漸領會了這兩個字的含義。
的確,要想發財,除了勤儉以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方法了。於是洛克菲勒加倍努力工作,想方設法地增加收入。後來,他勤儉地創業,最終成為美國的大富豪。
如果你沒有人脈沒有錢的時候,“勤儉”就是白手起家的不二法門,勤儉可以讓一個人更快地積攢下第一桶金,這也是創業的基礎。
一個勤儉的人,懂得儲蓄金錢,能夠控制住花錢的慾望,並擁有“錢生錢”的思維,假以時日,他便可以白手起家,至少可以過上一個比較舒適的生活。
四、結語
孩子的教育始終是家長的頭等大事,一個孩子欲要成才,牢記猶太人3句話:
1、智慧就是財富;
2、金錢是勞動的成果;
3、每個人都可以白手起家。
讓孩子懂得這3句話的含義,擁有奮鬥的精神,勝過給他億萬財富。
以上內容僅僅是《塔木德》的一小部分精髓,書中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聰明的人會從別人的成功中汲取經驗,在別人的曲折人生中領悟真諦!(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