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主動投案,我覺得實質上我心裏一直壓了一塊石頭,只有早投案、早交代,才能早一點把心裏的石頭放下。”2021年7月主動向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投案的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原書記劉川生在鏡頭前説。
央視截圖。
這一幕出現在1月17日播出的反腐專題片《零容忍》第三集《懲前毖後》中。對於這名黨的十八大以來首名被留置的中管高校“一把手”,專題片詳細披露了其以權謀私,為兒子“鋪路”的過程。
值得關注的是,本集的主題是“懲前毖後”,透過本集可以看到紀檢監察部門的工作方法。劉川生也在片中提到,紀檢監察部門的審查調查和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我以為就是問問題,但是實際上他們是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幫你提高思想認識。我是從不敢面對到敢於正視,從心裏特別恐懼害怕,然後到能夠積極地、全面地去交代。”
專題片透露,劉川生投案後,她兒子對其所屬的教育機構嚴格整改,主動上繳違紀違法所得。綜合考慮違紀違法情節、危害程度、認錯態度等,經報請黨中央批准,2021年12月給予劉川生開除黨籍處分,按六級職員調整其退休待遇。
私下籤訂“戰略協議”
將“北師大附幼”品牌授予兒子
劉川生於2005年到2016年任職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2018年9月退休。2021年7月5日,她向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主動投案,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首名被留置的中管高校“一把手”。
專題片介紹,2011年,劉川生的兒子留學歸來,想在學前教育領域創業,但是既沒有資金、場地,也沒有經驗、基礎。劉川生就利用職權,違規讓兒子在外使用北師大招牌開拓業務。當時,和北師大合作辦學需經專門的合作辦公室辦理,有規定的程序,也需要向北師大繳納一定費用。但劉川生卻繞過了程序,安排下屬違規幫兒子開辦了第一所幼兒園。
到2015年,劉川生感到快退休了,決定趁着還有權力,為兒子徹底鋪好路。
專題片顯示,劉川生要求下屬,將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的品牌,通過違規私下籤訂“戰略協議”的方式,一次性授權給她兒子的公司使用。隨後,劉川生兒子在全國多個地方開辦了“北師大附屬幼兒園”。
“掛上北師大的牌子,就意味着這個幼兒園不論是從招生上、從後期發展上,都有了一個比較穩定的保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工作人員李明解釋。
劉川生在鏡頭前懺悔。央視截圖
兩次巡視後主動投案
被評“是明智的”
專題片介紹,2017年,中央巡視組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進行巡視時,就收到了相關反映,巡視組明確指出合作辦學等領域廉潔風險突出,要求立即整改。劉川生讓兒子的機構摘掉了北師大品牌,認為就算“過關”了。
2021年,十九屆中央第七輪巡視再次巡視北師大,也再次指出合作辦學等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存在廉潔風險。劉川生看到消息後,思來想去,終於決定主動投案。
“第一次巡視的時候,實際上指出了這個問題,我實際上是很害怕的,因為這件事就是違紀違法的。2021年再次巡視的時候,又有這個反映,所以我覺得這件事已經很大了,我覺得不能有僥倖了。”她説。
專題片特別談及,“劉川生的決定是明智的”。當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已經收到了中央巡視組移交和國家審計署審計發現的有關劉川生縱容兒子違規合作辦學的問題線索,並開展初步核實。
從心裏特別恐懼害怕
到積極全面交代
劉川生主動投案交代了這一問題,但她是否還存在其他問題,對自身錯誤又如何認識,都是專案組需要深入審查調查的內容。專題片開始切入本集主題“懲前毖後”。
“考慮到以後這種處理,她不一定把其他的問題講清楚了。我們也是經過了非常嚴肅的、認真的、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其主動交代問題,深刻懺悔反思。”李明説。
據介紹,專案組制訂針對性方案,和劉川生系統性地展開談話。劉川生感到,這和她想象中的審查調查完全不一樣。“我以為就是問問題,但是實際上他們是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幫你提高思想認識。我是從不敢面對到敢於正視,從心裏特別恐懼害怕,然後到能夠積極地、全面地去交代。”她説。
隨後,劉川生又交代了自己長期違規佔用北師大專家樓一間近80平米的套間、違規以低價購買北師大開發的京師園小區住房、違規辦理和干預人事錄用等問題。
專題片稱,劉川生初期對錯誤的反思,停留在過不了物質關、親情關層面上,專案組安排她對照中央兩次巡視發現的問題,反思自身錯誤行為對學校的深層次影響。例如兩次巡視都嚴厲批評的合作辦學亂象,在相當長時間裏,實際成了北師大的一種創收手段。劉川生作為“一把手”,自己幫兒子從中分一杯羹,自然也致使這一亂象愈演愈烈。
“到這以後,你才能感受到組織是真心救你的”
據介紹,劉川生投案後,她兒子對其所屬的教育機構嚴格整改,主動上繳違紀違法所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以事實為依據、以紀律法律為準繩,綜合考慮違紀違法情節、危害程度、認錯態度等,經報請黨中央批准,2021年12月給予劉川生開除黨籍處分,按六級職員調整其退休待遇。
“嚴重違紀構成職務違法,綜合考慮劉川生違紀違法的事實、金額,她主動投案以及投案之後配合的態度,給予劉川生斷崖式處理,也就是第三種形態處理。”李明解釋。
專題片稱,十八大以來,黨組織一直要求、鼓勵存在問題的幹部主動找組織坦白自身問題。紀檢監察機關嚴把程序關、事實關、風險關、政策關,對主動投案者的動機、時機、覺悟態度、如實供述、現實表現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準確定性量紀執法,做到精準規範穩妥處置,把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在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中,黨中央要求盯住“關鍵少數”、管住絕大多數,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共147.4萬人次。其中,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105.3萬人次,佔總人數的71.5%;運用第二種形態處理32.2萬人次,佔21.9%;運用第三種形態處理4.6萬人次,佔3.1%;運用第四種形態處理5.2萬人次,佔3.6%。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紅紅臉、出出汗”已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從嚴治黨抓得越來越緊,對反腐的決心也越來越大,這是大形勢,一定要認清這個形勢,早投案、早交代,真的要相信組織。到這以後,你才能感受到組織是真心救你的。”劉川生説。
來源:南方都市報(nddaily)、N視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