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只想着要快點救人,跑到現場我先做心肺復甦,同學知道AED就在院樓外,也跑過去拿來用上了。”時隔幾天,中山大學醫學院葉青同學仍清晰記得5月24日在校內搶救一名觸電工人的每個細節。
5月27日早上傳來好消息,經過3天救治,這位傷者已脱離生命危險,生命體徵良好,將轉出ICU到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工人觸電危及性命 中大學子第一時間出手相救
5月24日16時許,一名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丹田物業工人衝到該校醫學院辦公區,急匆匆地説有一名工友在作業時不慎觸電,已沒有意識和呼吸,脈搏也停了,人還在作業車上,離辦公區不到一分鐘距離。
情況緊急,中山大學醫學院黨委副書記李世陽馬上找到在辦公室勤工助學的四位醫學生——臨牀醫學專業2017級本科生葉青、韓夢佳、梁江慧和2019級本科生郭霽峯,大家跟着求助的工人跑回事發現場。與此同時,李世陽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並聯系校內社康站。
中山大學醫學院同學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搶救觸電工人並使用AED為患者及時除顫
現場已有工友在幫患者做心肺復甦。同學們迅速判斷觸電工人的生命體徵,同時為觸電工人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分泌物窒息。葉青同學立即為患者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韓夢佳同學協助其為病人進行復蘇,郭霽峯同學與梁江慧同學馬上跑到醫學園大樓外取來AED裝置。
經AED分析為室顫心律,郭霽峯同學馬上用AED先後除顫2次,並經過四輪胸外按壓後,在120急診醫生趕到之前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急救時間和機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急診科醫生對患者進行搶救
六分鐘後,醫生接力搶救
16時6分,6分鐘!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的急救醫護人員乘着救護車到達現場,接力搶救。醫護人員繼續心肺復甦2分鐘後,患者恢復自主心跳和呼吸。
16:23救護車轉運到附屬第七醫院急診科搶救室。
中山大學附屬七院領導高度重視工人的搶救工作,立即啓用綠色通道程序,何裕隆院長、潘逸航副院長、鄭智華副院長先後趕到現場組織搶救工作。目前,該患者已經轉送ICU做進一步的監護治療。
據悉,近年來,中山大學在校內積極推進“救命神器”AED的布點和急救培訓的普及。去年,一位阿伯在中大南校園球場暈倒心臟驟停,校內門診部醫生首次使用AED成功救治,現場羣眾、保安也搶在“黃金4分鐘”內,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
2022年初,深圳市急救中心捐贈的13台AED順利“入駐”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此前校區已有5台AED),新增的13台分別安裝在運動場、教學樓、生活區等人羣密集場所,便於在病人心跳驟停時,就近使用AED,有效防止猝死。
除了在校園內普及AED設施,還要有更多人能規範操作心肺復甦、正確使用AED,才能及時挽救身邊人性命。中山大學一直努力推廣校內急救培訓,每年在各校區組織對師生員工進行心肺復甦和AED使用的培訓考核。
2021年,學校在新生軍訓期間,就完成了對全體大一學生急救培訓的全覆蓋,大幅提升了校園急救應急能力,切實為師生員工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此次成功的院前搶救,同樣得益於中山大學醫學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一直在深圳校區努力推廣心肺復甦培訓。附屬第七醫院院長、醫學院院長何裕隆教授自創院時就非常重視心肺復甦的普及,並在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李宗浩會長的支持下,建立了七院的心肺復甦研究所。
此前,中大醫學院作為教育部首批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廣東省組長單位)的校內牽頭單位,已聯合附屬七院在深圳校區開展多期心肺復甦與AED使用培訓,面向校內全體師生員工,目前參與培訓人數已達7000多人。
“得益於這些培訓,這次搶救,現場工人和學生都能及時、有序、有效地進行院前急救,這是一次成功的實戰,再次説明了普及急救教育的重要意義。我們還會繼續做下去,希望人人熟練掌握急救技能,這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關鍵。”中大醫學院黨組織負責人強調道。
醫學院、附屬七院在深圳校區開展心肺復甦培訓
此次參與搶救的4名醫學院同學中,2017級三位學生均已考取本校研究生,2019級郭同學作為院學生會骨幹,平時也積極參加紅十字會的志願活動。“雖然是第一次遇到這種突發狀況,但我們都接受過多次培訓,也在學校附屬醫院實習過,還是能比較自信地在院外實施搶救。”葉青同學説道。
參與此次搶救的4名中大醫學院本科生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林霞虹 通訊員:李世陽、孫琛、劉暢
圖由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