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國反種族歧視示威愈演愈烈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綜合

美國多地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5月30日繼續,包括洛杉磯、費城、亞特蘭大、芝加哥在內的超過20個城市實施宵禁。

美國五角大樓5月30日説,已經準備嚮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提供軍事援助,應對因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大規模示威和動盪。明州州長蒂姆·沃爾茲尚未請求聯邦政府支援,當天宣佈增派州內國民警衞隊員。

抗議活動蔓延至33個城市

據報道,警方5月28日以來在17個城市逮捕大約1400人。30日夜間衝突過後,這一數字可能增加。

截至5月30日,示威抗議活動蔓延至美國22個州33個城市,至少16個州25個城市實施宵禁。洛杉磯市長埃裏克·加切蒂宣佈,宵禁從30日20時持續至次日5時30分。前一晚,洛杉磯示威遊行發展為騷亂,警方逮捕533人。

洛杉磯示威者5月30日下午縱火焚燒多輛警車。示威者高呼“黑人的命也是命”,警察用警棍驅散人羣,並向示威者發射橡皮子彈。

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宵禁從5月30日21時開始。亞特蘭大前一晚的示威同樣發展為騷亂。另外,一些示威者向佐治亞州州長布賴恩·肯普的住所扔東西,肯普當時不在家中。

費城宵禁從5月30日20時持續至次日7時。當局稱,至少13名警察在衝突中受傷。

猶他州州長加里·赫伯特宣佈調動國民警衞隊,幫助控制不斷升級的局勢。猶他州首府鹽湖城同樣宵禁。5月30日下午,鹽湖城示威發展為暴力衝突,一羣示威者推翻警車並縱火,還有人朝警察局牆上扔雞蛋和塗鴉。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上傳出警察使用暴力的圖片和視頻,包括用自行車作盾牌和騎馬踩踏抗議者。

國民警衞隊已被調遣保護首都華盛頓,5月30日夜駐守白宮周邊。當天早些時候,數以百計示威者聚集白宮外,並在國會山遊行,呼喊口號“我不能呼吸”和“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等。警方向示威人羣噴胡椒噴霧,一些示威者拖走路障,還向警方扔硬物,一處垃圾箱遭縱火。

美軍數支部隊處於高度戒備

五角大樓首席發言人喬納森·拉思·霍夫曼説,美軍數支部隊已就“一項謹慎計劃措施”處於高度戒備狀態,隨時準備回應沃爾茲求助。

霍夫曼沒有明確指出哪些部隊待命,但其他官員説,主要是軍警部隊。按霍夫曼的説法,在遭遇自然災害等危機時,這些部隊通常需要48小時響應支援命令,但現在已經處於4小時戒備狀態。

美聯社援引數名國防部官員的話報道,五角大樓不打算派遣聯邦部隊到明州,除非州長沃爾茲提出請求,如果後者提出,那麼軍警部隊等可以嚮明州國民警衞隊或州執法部門提供後勤或其他方面支持,在當前計劃中,不會直接參與執法。

霍夫曼説,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在過去24小時兩次告訴沃爾茲,如果需要,五角大樓準備提供幫助。

明州國民警衞隊副指揮官約恩·延森説,五角大樓決定讓一些部隊待命,是為給沃爾茲更多選擇。

白宮戰略溝通部主任阿莉薩·法拉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美聯社記者,嚮明州部署現役軍警不實,沒有人討論調動軍隊。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敦促沃爾茲及其他明州官員,要在應對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局勢時“強硬”。

特朗普説:“我們的軍隊已經就緒,如果他們(明州當局)需要召喚我們的軍隊。”

據瞭解,在美國國內,現役部隊通常被禁止執法,但《叛亂法案》為例外,可允許軍隊接管警察權力。特朗普尚未正式宣佈會調用這一法案。

新聞背景

美國對非洲裔暴力執法事件回顧

2014年7月17日,紐約非洲裔煙販加納被白人警察潘塔萊奧“鎖喉”致死。同年12月3日,紐約地方法院大陪審團決定對涉事警察免予起訴。這一裁決引發紐約市持續多日的大規模抗議示威。

2014年8月9日,密蘇里州弗格森市18歲非洲裔青年布朗在沒有攜帶武器的情況下,遭白人警察威爾遜攔截搜查並開槍打死。同年11月24日,密蘇里州地方陪審團宣佈威爾遜被免予起訴。隨後,美國百餘城市爆發抗議示威,部分地區演變為暴力騷亂。

2014年11月22日,12歲非洲裔少年賴斯在克利夫蘭市一個遊樂場揮舞玩具氣槍時被白人警察勒曼開槍射傷,隨後因傷勢過重去世。2015年12月,當地一個大陪審團認為這起事件中存在諸多“誤會”,裁定勒曼無罪。

2015年4月12日,25歲的非洲裔青年格雷因非法攜帶刀具在巴爾的摩市西部街區遭到警方盤查,他在試圖逃跑時被警方控制並逮捕,在被押入警車的過程中脊椎嚴重受傷。一週後,格雷因傷重死於醫院。格雷之死引發巴爾的摩民眾憤怒抗議,示威一度演變為大規模騷亂。

2016年7月5日和6日,路易斯安那州、明尼蘇達州先後發生白人警察槍殺非洲裔事件,導致兩名非洲裔身亡。事發後,美國主要城市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

2018年3月18日,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託市一名22歲的非洲裔青年克拉克被警方誤認為“危險分子”,在其祖母家的後院身中8槍死亡。事後,警方僅在克拉克身上尋獲一部手機,並未發現任何槍支。該事件引發多方抗議。

2018年11月22日,亞拉巴馬州一家購物中心內發生槍擊案,21歲的非洲裔男子布拉德福德在幫助其他顧客脱離險境時,被警方視為槍手而打死。

國際時評

“無法呼吸”——美國種族歧視何時休

“我無法呼吸”——日前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街頭這句痛苦的呻吟,連日來在國際輿論場中持續發酵。“無法呼吸”折射出美國民眾和國際社會對美國種族歧視等頑疾的不滿,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

有人這樣總結美國當權階層對待種族問題的基本方略:口頭上唱着反對種族歧視的高調,骨子裏卻放任不管。正因為如此,在美國“無法呼吸”式案件才層出不窮。亞特蘭大市民主黨籍市長凱莎·博頓斯指責説,正是白宮長期關於移民和白人至上主義的言論,縱容了具有種族主義傾向的人。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指出,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美國必須採取“嚴肅行動”阻止更多黑人死於警察之手和種族歧視。

美國涉警種族暴力頻發,其根源是司法部門始終未從根源上反省種族主義危害,歧視弱勢羣體、漠視生命,缺乏防止少數族裔與執法部門對抗的制度設計。國際輿論廣泛認為,種族主義情緒升温、族羣對立激化,是如今美國社會的現實。美國政界高層的一些種族主義的言論,更是直接或間接助長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