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跨越87年!現代版“飛奪瀘定橋”,同樣架起堅強不屈的脊樑

9月5日,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地震發生後,多支救援力量迅速趕赴震區救災,其中甘孜特警“飛奪瀘定橋式救援”的視頻在網絡刷屏。向下看,急流滾滾,駭浪滔天;向上看,特警藉助腰間鎖釦,手臂把着一根繩索艱難前行,以自己的身體和長長的繩索搭建起寶貴的“生命通道”。這震撼人心的一幕,讓很多網友聯想起1935年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壯舉。人民日報就將此畫面命名為“跨越87年的同框!這是今天的飛奪瀘定橋”。從1935年到2022年,從飛奪瀘定橋到飛架生命橋,人民子弟兵以相似的姿勢,展現了新時代勇士的風采。

這一幕跨越87年!現代版“飛奪瀘定橋”,同樣架起堅強不屈的脊樑

據四川日報報道,參與“飛奪瀘定橋式救援”的一個英雄羣體,用身體和繩索搭建生命橋的主角是救援隊員土登汪秋。據他介紹,在轉移受災羣眾過程中,他和隊友行至磨西鎮與青崗坪交會處時,被湍急的河水攔住了去路。情況危急,人命關天,為了爭取時間,他們迅速決定飛躍渡河。急流中,水石相擊的聲音清晰可聞,“儘管心裏害怕,但沒有人猶豫,我們都着急過河,去轉移傷員”。

心裏雖打着顫,藏藍的身姿卻堅定向前;水勢如千軍萬馬,但比不過救援隊員使命在肩、信念如磐。這就是英勇無畏、奮力逆行的中國式救援現場,這就是捨生忘死、使命必達的中國當代軍警。沒路了也能硬生生闖出一條路,有危險就用團結克服恐懼、用智慧排除萬難。渡河後,土登汪秋與隊友們就地取材,在水面搭起一座簡易木橋,成功轉移出被困羣眾900多人。他們以繩為梯、以木為橋,披荊斬棘、踏向震中的一幕讓無數網友熱淚盈眶。他們為勇士點贊,“慶幸有你”;也期盼勇士們都能平安歸來。

其實,“飛奪瀘定橋式救援”,在受災嚴重的磨西鎮共和村、磨子溝村、青崗坪村都在發生。由於連續下雨,震區河流上漲橋樑垮塌,面對急流滾滾,救援人員或是抬着擔架徑直涉水過河,或是艱難地走過幾根樹幹搭起來的簡易橋運輸傷員。每一名負重前行的勇士,都堪稱“飛奪瀘定橋式救援”的主角。但參與現場救援的雅江縣森林消防大隊一中隊分隊長葉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謙遜地表示,“先輩飛奪瀘定橋,拯救了紅軍;和平時期的我們永遠達不到那個高度,只能用自己的行動保護咱們的人民。只為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87年前,為了人民的解放,中央紅軍部隊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沿着火牆密佈的鐵索,踩着鐵鏈強渡大渡河成功,寫就了中國革命史上的不朽傳奇;87年後,為了震區羣眾的生命安全,一羣年輕的戰士徒手爬繩,用身體在驚濤駭浪之上搭建起一條最簡易也最堅韌的“生命橋樑”,再次挺起堅強不屈的脊樑。時代不同了,困難也不同,但他們的秉承和堅守,精神和信念卻一脈相承——為了人民的利益,將個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

從飛奪瀘定橋到飛架生命橋,是什麼讓傳奇代代延續,是什麼讓神話再成現實?是永恆的紅色傳統,是不變的為民情懷。革命前輩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優良傳統,激勵了一代代年輕人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站出來,在人民遇危難的時候衝上去,在一個個艱難時刻、關鍵時期捨己為人、擔當奉獻。正是因為繼承和發揚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紅色革命傳統,才使這些年輕的戰士面對湍急激流而義無反顧,再現激盪人心的“飛奪瀘定橋式”救人場面。這是新時代的感人故事,更是新一代接續奮鬥的青春壯舉,藴藏着我們敢打必勝戰勝一切困難的基因密碼。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辛音

流程編輯:u099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3 字。

轉載請註明: 這一幕跨越87年!現代版“飛奪瀘定橋”,同樣架起堅強不屈的脊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