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大別山下的守護與傳承

新縣:大別山下的守護與傳承

紅軍洞石碑 陳海 攝

大河網訊 仲春時節,大別山上的映山紅隨風起舞,恰似紅星點點,閃耀山間。

3月26日,臨近清明,新縣郭家河鄉灣店村82歲的張愛華再次上山,準備為她守護了59年的紅軍洞再換上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

“那時候年輕,只想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張愛華走在前面,言語中難掩激動。“就是想守在這,不讓任何人破壞它。”

紅軍洞是大別山革命地的重要見證,在張愛華59年的守護中,昔日荒山石嶺在幾十把鐮刀更替揮砍下,逐漸成為一條小山路。時間來到2022年,翻修過的山路變成了寬闊的石階道,再上紅軍洞已沒有曾經的艱難。

新縣:大別山下的守護與傳承

張愛華與王鑫鑫行於山間 陳海 攝

“去往紅軍洞的山路修好了,走着寬敞,我是既高興又憂愁。”張愛華駐足抬頭望着她看了59年的山嶺,為我們講述起紅軍洞路段變化後自己增添的“心事”。

張愛華坦言,她守護的紅軍洞被認可了,路也修好了,全國各地來的人多了,大家都會看到紅軍曾經生活的地方,感受這方熱土過往的崢嶸歲月。

同時,她也説出了自己的憂愁。自己已經82歲,在近60年的守護中,歲月的擔子更重了,尤其是經歷過2022年年底疫情衝擊後,感覺身體不如從前,她很擔心紅軍洞的守護問題,也很擔心紅軍在這片熱土留下的故事怎麼傳遞。

“我要像春蠶一樣守護這個地方,春蠶死了絲不斷,我走了後繼還有人!這份守護必須傳承下去。”張愛華洪亮的聲音在山間迴盪。

傳承先從小家開始。2023春節期間,在張愛華的召集下,丈夫潘國璋以及4個子女齊坐一堂,在家中召開了一次特殊家庭會議,討論自己打算守滿60年時就交給自己的後代,讓他們繼續守護紅軍洞,講述紅軍在這片山石熱土間留下的故事,傳承革命留下的大別山精神。

“媽,你放心,你能講的時候你就講,你不能講的時候,我們都願意接上!”回憶起小兒子潘民那堅定的話語時,難掩張愛華那喜悦的心情。

傳承更要邁出小家。這場家庭會議讓張愛華在紅軍洞守護傳承一事中放下心來,但她並未停止傳承紅軍洞的故事,而是帶着年輕的新生代來到紅軍洞下,如數家珍地為這些未來的小講解員們講述山洞的故事,將傳承從小家邁出。新縣郭家河鄉90後小姑娘王鑫鑫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聽着紅軍洞的故事長大的,沒想到有一天,我也能參與講述紅軍洞的故事!”王鑫鑫手拿着筆和本,目光堅定地遙望着山上的紅軍洞。

去往紅軍洞的路上,張愛華在王鑫鑫的攙扶下步履依舊堅定,蜿蜒而上的石階路將兩人逐漸掩映於春日的山林。時而駐足,影影綽綽的身影處傳出一陣陣的描繪聲,將過往故事彌留在山間林道,厚重傳承埋根於大別青川。

站在紅軍洞的石碑處,春風拂面而過,恍惚間,時空變換,山上的紅軍洞泛出點點星火,映出昔日革命大別山的烽煙歲月。耳畔響起張愛華的言語:我生在革命家庭,紅軍的血脈在我身體裏流淌……(朱美惠 聶建武 陳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9 字。

轉載請註明: 新縣:大別山下的守護與傳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