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棍棒底下出孝子。
在沒當父母前,我們總是想要成為一個温柔的父母。對於打罵孩子這種教育方式,多數人都覺得很不妥當。
但是,當我們真的做了父母以後,我們就會發現,想要做一個温柔的父母,並不容易。面對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是會忍不住發脾氣。
可孩子面對我們的打罵,有時候並不會表現出過激反應,而是會表現出和父母更親的樣子。這讓家長也感到十分疑惑:難道孩子真的沒心沒肺?
其實不然,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其中原因讓家長想不到,也讓人心疼。
小梅有一個5歲的兒子,因為是男孩,所以説,平時比較調皮,非常喜歡闖禍,讓小梅操了不少心。
這天,小梅的兒子本想給小梅一個驚喜,結果卻不小心打碎了家裏的花瓶。
小梅回到家裏,只看見一片狼藉,因為只有兒子在家,所以説,小梅斷定是兒子做的就忍不住打了兒子。
而讓小梅沒想到的是,面對自己的打罵,兒子不但沒有鬧脾氣,反而是在自己耳邊不停地説好話,希望可以求得自己的原諒,甚至還和自己撒起了嬌。
雖然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但是,兒子的這種舉動卻讓小梅很不解。甚至她還會想:難道孩子真的沒心沒肺?
後來,在一次和閨蜜的聊天中,小梅忍不住説起了這件事。
作為心理醫生的小梅閨蜜,在聽到小梅的這番敍述以後,表示説孩子這樣是有原因的,如果我們只是把這種舉動當成沒心沒肺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孩子在被打罵後仍表現出和父母很親的樣子,多是因為這些:
首先,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愛自己的父母。
我們常常能看到人們説父母有多麼地愛孩子,為了孩子犧牲有多大,卻很難想起,其實孩子也是愛父母的,他們對父母的容忍度,也很高。
有些孩子之所以會在打罵過後仍然表現出和父母很親的樣子,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他們很愛父母,願意原諒父母的這種行為。
我之前教過一個很調皮的男孩,他就是這樣的。他的媽媽有次甚至把他趕出了家門,可才4歲半的他卻仍然守在家門口。
事後,有人問他為什麼不一走了之,孩子只回答了四個字:我愛媽媽。
由此可見,孩子對父母的愛並不少於父母對孩子的愛,他們會裝作忘了打罵,不是因為真的忘記,而是因為愛。
其次,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害怕被父母拋棄。
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舉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害怕被父母拋棄。雖然説,有時候父母會打罵孩子,但是,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心理,還是非常強烈的。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説,比起被父母拋棄,打罵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説,很多孩子就算是被父母打罵,也仍然願意擺出一副和父母很親的樣子。
最後,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很麻木。
最後這個原因就比較心酸了,當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的打罵的時候,他們就不再會覺得被打罵是一件多麼大的事了,只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説,他們這個時候仍和父母很親近,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對這件事已經毫無感覺了,已經麻木了,不管父母怎樣做,他們都不會有太大的波瀾。
雖然説打罵孩子的這種教育方式,在有些時候是可以立刻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從長遠角度來考慮的話,這種教育方式不能解決問題。
因為這種方法之所以會見效,並不一定是孩子知道該怎樣去做了,而是孩子在父母淫威的恐嚇下,不得不選擇聽父母的話。
所以説,這種方法,只是當時有效。如果我們想讓這種方式長期有效,是不可能的。
那作為家長,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起到效果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先找出孩子犯錯誤的原因,然後再指出孩子的錯誤並想辦法正確引導孩子,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這也不是説,我們什麼事情都不能打罵孩子,如果孩子是屢教不改,或者是一些較為嚴重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太放縱孩子。
寄語:
在成為父母之後,我們才知道當父母有多麼不容易。沒有哪個家長想做暴躁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需要學的還有很多。
今日話題:你覺得做父母容易嗎?你會經常打罵孩子嗎?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