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3日電 “十四五”期間民政領域有哪些重大的工作規劃?在23日下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部長李紀恆對此進行了回應。
李紀恆稱,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接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五年來,我國社會救助制度持續改革完善,農村留守老年人、婦女、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困境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得到了更好地保障。殘疾人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蓬勃發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開展,社會組織、殯葬、婚姻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行政區劃設置不斷優化,這些工作的進展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對照中央部署和人民的期待,民生兜底保障還是有短板,基層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民政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李紀恆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將堅持民政工作的政治屬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社會建設兜底性、基礎性職能定位,按照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的決策部署,把高質量編制實施“十四五”規劃與謀劃民政事業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把深化改革與加強制度建設、提高治理能力結合起來,更好地履行民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職責使命。我最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責,確保共同富裕的大路上“一個不掉隊”。鞏固拓展兜底脱貧成果,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進一步完善兜底保障制度,在保障對象上適度擴大兜底保障和社會福利範圍,將更多低收入人羣和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納入政策保障。在保障內容上,從資金、物質為主逐步向精神慰藉、能力提升拓展。在手段方式上,充分運用大數據比對機制,提高精準保障和便民服務水平。在保障水平上,科學合理地調整完善各類救助保障標準,發揮慈善事業第三次分配作用,幫助特殊困難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二是全面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編制實施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因地制宜完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志願互助服務、便民利民服務,不斷增強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社區協商制度,加強智慧社區建設,拓寬民意表達和溝通渠道,發揮居民的主人翁作用,加強社會組織政治建設,健全管理體制和監管機制,引導社會組織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優化行政區劃和地名管理,推進婚喪禮俗改革,減輕羣眾負擔。
三是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提供支撐。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讓所有老年人能夠享有“身邊、牀邊、周邊”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高服務的可及性、多樣化水平。優化機構養老,優先發展護理型牀位,加強醫養康養相結合,儘可能滿足老年人最迫切的失能照護剛需。大力發展“養老+”新業態,推進養老事業產業協同發展,滿足不同層級的養老服務需求,加強養老服務監管,保障養老服務質量。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