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號線“接生”記「一枚90後的工作日誌」我在封浜接地鐵

【信源】車輛V視界

【編輯】Freya

一名90後工作見聞

地鐵檢修工

用照片

告訴你們我在封浜接車所看到的

故事

14號線“接生”記「一枚90後的工作日誌」我在封浜接地鐵
14號線“接生”記「一枚90後的工作日誌」我在封浜接地鐵

01·起

14號線從南京陸續抵達上海封浜庫內,我作為14號線接車班的一員與大部隊共同從金海路辦公室前往了坐落於上海嘉定曹安公路的封浜地鐵站車庫,為14號線的正式運營做前期的調試工作。

初入封浜,漫天塵土,工地的口號聲、卡車引擎的轟鳴聲、呼嘯的風聲勾勒出了一副勞動繁重的劇目。想到眼前這片雜亂荒蕪的基地將會在幾個月後成為這座城市樞紐的“發動機”,興奮感,由心底蔓延到臉上——同事們都笑了。在那一刻,我們都覺得我們是這項偉業的先驅亦是這項偉業的見證者。

興奮過後,難聞的土腥味又迫使我們迅速戴上了口罩。從古至今的任何偉業都需要龐大的工程量作為基礎,我們將要擔任的角色不僅僅是先驅者,而是這項工程中的一顆螺絲,一塊基石……通力合作,竭盡全力才是我們接下來唯一要做且能做的事。

在封浜車庫的兩天,我看的最多的就是一種合作關係——大家通力協作朝着調試好列車這一共同目標前行。這同樣也是我在後續的文章中想要描述的,一種有別於常規車廠工作的氛圍感——從細節來建立彼此的信任感。

14號線“接生”記「一枚90後的工作日誌」我在封浜接地鐵

02·教導與傳承

在我和同事一夥風塵僕僕到達現場時,孫亮主管就已經先我們一步到達施工現場針對廠內地形設計以及DCC工作流程做了初步梳理。在工作流程間隙,孫主管突然召集我們到一起,向我們拋出了幾個引導式問題:

1. 假設我們今天就要在這樣設計的車庫內進行均衡修作業,你認為現有的場地設計有什麼不合理的部分?

2. 針對現場的施工流程,假設你作為一名班組長會如何調配從而達到更高的效率?

3. 作為一名現場的工作者,你認為我們已有的工作流程如何和新場地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提升工作效率?

……

在我們分別表達自己處在不同立場面對工作時,孫主管親切的拍了拍董成凱同志的肩膀向他表示了自己的肯定。同時,孫主管又結合了自身的工作經驗分別為我們講述了他當年迎接新車工作情況與注意事項。在討論的結尾,孫主管又為我們做了個生動的比喻,新線路就像自己手中的孩子一樣,需要不斷地細心呵護和不分晝夜的關懷,只有這樣他才能茁壯成長!

14號線“接生”記「一枚90後的工作日誌」我在封浜接地鐵

03·溝通與協作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們的工作夥伴大都是同一家公司的同事,我們有着類似的業務範圍。但是在接新車的工作中,我們合作對象變成了不同的供應商,大家都有自己的擅長與不擅長的領域。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溝通顯得尤為重要。然而,良好的溝通往往建立在彼此充分的信任上,面對不熟悉的人或事想要做到這些,實屬不易!

在現場,我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大家在閒暇之餘幫助彼此在細節上補足。或有在你打開昏暗箱體後暖心的為你照進一束手電的光輝、或有在你匆忙工作之後,為你再次確認現場是否有疏忽與遺漏……此間種種,日積月累的細節表現,即使是處在不同立場的人,也總能在短暫的協作中找到內心深處的共鳴——人情。

久而久之,彼此之間的信任感日漸深刻,放之於工作,效率提升、任之於生活,視作親朋!細節中的人情味春風化雨般浸潤進彼此的心澗,集體的歸屬感亦如雨後春筍般萌發與生長。

在封浜的接車過程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遠不止科技的進步與車廠的規模。在諸多值得為人稱道的特點中,最令人感受到上海地鐵的魅力的就是:細節的把控和人情的體現。無論工作初期的預演還是應對突發情況的處置都令人感到歎為觀止。然而在這樣高精度的工作下,同時又有一套獨立的體系來確保容錯率。這樣大規模的執行力需要非常強大的凝聚力才能實現。

在上海地鐵,維繫其中的紐帶就是細節中的人情味。人情味的表徵往往在於肢體間和自我認同感價值觀的表露,就好比朝夕相伴的友人總是靠的比一般人更近,面對問題也會有更相似的處置手段。因此,對於工作中人與人彼此重疊部分,細節的處理與工作完成度一樣非常重要!

“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道德經中認為我們總是追求事物發展的規律而忽視了事物本身的巧妙。但是在接車過程中我發現:追求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它自身的巧妙並不矛盾,就像管理者通過肢體與語言的結合來和執行者溝通從而使得彼此獲得認同感。表面上看來是抓住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得出的方法論,但是這套方法論的內核精巧之處在於這樣的行為放之於其他的“人”之間則未必有效,只有不斷因人而異改變方法才是作為“人”的巧妙之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4 字。

轉載請註明: 14號線“接生”記「一枚90後的工作日誌」我在封浜接地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