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內,人心齊泰山移,恆大汽車急需提振士氣。面對多事之秋,恆大汽車召開了一次小夥伴們溝通會。恆大汽車總裁劉永灼説,恆大汽車已打響了為期三個月的攻堅戰,確保恆馳首車明年初在天津工廠下線。
人心齊泰山移
恆大汽車要想完成造車最後一步,不僅要團結內部員工,更要提升合作伙伴的信心。眾所周知,恆大汽車自成立以來,就是“買買買”,耗費巨大資金,花錢大手大腳為如今困境埋下了伏筆。同時,毫無造車經驗的恆大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峯會上,與包括博世、德爾福等在內的全球60大汽車零部件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對此,恆大曾言要走一條不尋常的造車路,用“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方式完成造車夢。所以,恆馳汽車能否順利下線,這些小夥伴的合作至關重要。恆大正值多事之秋,信心的喪失讓合作伙伴如履薄冰。此次天津溝此次溝通會,博世、安通林、日立、哈金森等近200家戰略合作伙伴高管出席活動。
看起來溝通會效果還是比較理想,參會的供應商代表紛紛表示,相信恆大汽車能迅速走出至暗時刻,願一同努力,保證相關零配件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確保天津工廠恆馳首車下線。既然已經上了這條船,順利抵達彼岸才是最好的選擇。
大幹三個月,首車明年下線
除了穩定人心,劉永灼同時表態“打響三個月攻堅戰,確保恆馳首車明年初在天津工廠下線。”在今年上海車展上,恆大汽車總裁劉永灼曾表示,"今年四季度,恆馳汽車將全面啓動試生產,明年大規模交付"。恆大汽車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到2035年實現年產銷超500萬輛。
從“今年四季度試生產”,到現在“明年初首車下線”,恆大汽車的底線在一再拖延。為什麼選擇天津工廠生產?為何不是上海和廣州?很簡單,因為只有天津工廠具備生產資質。
據瞭解,2018年10月,國能新能源生產項目獲得工信部審批通過,成為全國第10家擁有發改委和工信部“雙資質”的新能源車企。恆大造車控股天津國能汽車後,便獲得了汽車生產雙資質,而且這個資質卻只能留在天津使用。
為此,公司從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調集核心研發團隊、技術精英前來支援,天津基地已改造成為國內一流的工業4.0高端智能工廠。有報道稱,恆大天津工廠還進行過招聘。
今年以來,恆大汽車先後完成恆馳1、3、5、6、7試製車下線,並順利完成冬季測試、夏季測試、高原測試。在相關報道中瞭解到,恆大汽車內部主推恆馳5和恆馳6兩款車,資金和資源都集中在恆馳5上。今年在上海松江基地試駕車型正是恆馳5,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懸念
目前,恆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投入474億元,其中,針對研發投入249億元。恆大已建立了16大研究院,擁有8796名專業人才,其中科研團隊超3500人,包括曾任奧迪汽車設計總監、大眾汽車集團設計總監的意大利設計大師Walter De Silva等。近日,恆大恆馳新能源汽車研究院(上海)註冊資本由1億元人民幣增至10億元人民幣。
相對大手筆投入,恆大汽車上半年財務報告顯示,淨虧損47.87億元,虧損主要由於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該業務目前處於投入階段,購買固定資產及設備、研發等相關費用增加及利息支出較大。
無論如何,恆大汽車已到了背水一戰的時刻,結局充滿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