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奪人 敢於舉旗亮劍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馬婧

新聞是時代的註腳,評論是思想的結晶。《北京日報》自創刊以來,創作了大量針砭時弊、勇立潮頭的評論文章,為評説大時代、引導社會輿論構築了牢固的思想陣地。

“堅持在眾聲喧譁中傳播真理,在信息蕪雜中去偽存真。”北京日報不忘初心,舉起黨報評論這隻“音量最大的金話筒”,在輿論場上及時設置議題、引領風向、凝聚共識,通過長期穩定的觀點輸出和價值傳遞,充分實現黨心與民意相通,激發民眾共振共鳴,影響社會向上向善。

設置議題 以小切口評説大時代

《北京日報》評論文章帶有鮮明的黨報價值烙印,圍繞黨的綱領、路線、任務、奮鬥目標,形成了多角度立體化的評論報道格局,彰顯黨報核心功能。

1955年10月1日,在舉國上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週年的日子裏,《北京日報》在頭版發表社論《以忘我的勞動保證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文章提醒:“我們的工作雖然有了很大成績,但必須認識到,這不過是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上前進了一步,我們面前的任務是繁重的、艱鉅的,我們決不能自滿,決不能懈怠。我們要以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忘我的勞動來爭取完成和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迎接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

1956年1月1日,北京日報編委會制定了《北京日報版面革新計劃》,對各版內容作了系統安排,其中明確提出,報紙的評論必須加強,要求每月發表本報自己的社論15篇,同時增加“思想漫談”“工作雜談”一類的小品文和評論性的消息。自此,《北京日報》的評論文章更加高頻次、高密度地湧現。

當年1月初,全市掀起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對手工業進行改造的高潮。在此背景下,《北京日報》在一個月裏陸續發表《慶祝本市資本主義工商業全部實現公私合營》《慶賀全市手工業勞動者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等10餘篇社論,不僅肯定了資本家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積極性,還分析了背後的原因——“走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是全體勞動人民的要求,也是有了政治覺悟的工商業資本家的共同願望”。

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北京日報》有關經濟工作方面的評論明顯增加。1980年1月至4月,《北京日報》發表了《聚精會神抓緊搞經濟建設》《圍繞四化中心大力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加強領導、抓緊抓好山區建設》《加快輕工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等重要評論,引導全市人民聚精會神地搞建設。當年3月23日,《北京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評論員文章《從根本上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深度剖析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闡述了為什麼要堅持社會主義,提醒人們“只有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保證我國現代化事業的勝利”。這篇文章獲得了1980年度全國好新聞獎。

進入新千年,在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的舉國歡慶中,《北京日報》發表評論《世界為什麼選擇了中國》,以北京申奧成功為切入點,述説了改革開放、日益繁盛的中國正在以堅定的步伐走向世界的大趨勢。

邁入新時代,面對北京冬奧會這件大事要事喜事,北京日報精心籌劃,多點發力,打磨了《奏響“雙奧之城”精彩樂章》和《“雙奧之城”寫就新的傳奇》兩篇社論文章,於冬奧會開幕當天、閉幕次日分別推出,深入闡釋冬奧盛會是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

先聲奪人 敢於舉旗亮劍

1955年10月1日,《北京日報》發表社論《以忘我的勞動保證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

先聲奪人 敢於舉旗亮劍

1980年3月23日,《北京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從根本上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激濁揚清 積極引導社會輿論

1952年《北京日報》在創刊之際,明確提出辦報宗旨:“北京日報是北京市人民的報紙……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表揚成績和優點,批評錯誤和缺點,以最大多數人民的最大利益為標準……提高人民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水平,以保證各項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圍繞這一宗旨,70年來,北京日報評論“爆款”層出,一篇篇文章激濁揚清、直擊謬誤,在激盪的年代彰善癉惡、發人深思,在崢嶸的歲月鼓舞士氣、催人奮進。

2012年5月11日,《北京日報》敏鋭捕捉到當時輿論場中較為盛行的“逢中必反”論調,刊發《必須高揚愛國主義這面旗幟》評論文章,通過深入剖析持此論者的思維邏輯,層層推導此論盛行的深層危害,精準對比西方國家在相同問題上的鮮明態度,得出了“中國的發展就需要愛國派,愛國就是一派;不愛國,什麼派都站不住。愛國不分先後,不分左右,不分上下,不分派別,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只要對國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有利,都是愛國者”的深刻結論。

針對西方頻頻向國際社會販賣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爾伯格陷阱等各路“陷阱説”,《北京日報》2018年1月10日刊發評論文章《不要被各種“陷阱説”給忽悠了》,揭露了西方話語中這些“陷阱説”本身就是陷阱的本質,提醒人們“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做好中國自己的事情,定位好自身世界角色”。

面對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北京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挺起北京人的脊樑——六論萬眾一心戰“非典”》,以抗擊非典為切入點,讓人們從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看到人民的力量、團結的力量。文章寫道:“當前的北京,正在進行着一場抗擊‘非典’的英勇決鬥。這是一場關係人民羣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決鬥,一場關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決鬥,一場全國關注、世界關注的決鬥。我們每一個北京人,都應該在這場決鬥中,挺起北京人的脊樑,展現北京人的精神風貌、英雄本色。”

2020年春節假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北京市迅速啓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北京日報》在1月25日的頭版發表《這一仗,必須打贏!》的評論,以573字的短小篇幅發出最強動員令,號召全體市民同心戰疫,稱“防控疫情,更是一場全民戰爭,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在關鍵時刻發揮出凝聚共識的強大力量。

先聲奪人 敢於舉旗亮劍

2012年5月11日,《北京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必須高揚愛國主義這面旗幟》。

先聲奪人 敢於舉旗亮劍

2018年1月10日,《北京日報》發表評論文章《不要被各種“陷阱説”給忽悠了》。

緊跟熱點 打造黨報評論品牌

以媒體之眼觀華夏之大事,用鏗鏘之筆寫時代之大勢。北京日報評論緊跟黨的步伐,時刻關注熱點時事,撰寫了一系列時效性強、有影響力的評論文章。

1980年12月19日,《北京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評論員文章《把“苦練基本功”的口號重新叫響》,文章提出,“人才的成功之路,不管走哪一條,都離不開苦練基本功。忽視基本功訓練或基本功不過硬,是目前各行各業普遍存在的和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不少部門人才短少或成長遲緩,與忽視基本功訓練是有直接關係的”,“為了造就大批四化建設的人才,現在,很有必要把‘苦練基本功’的口號重新叫響”。

2012年3月,面對一段時間以來輿論對人大和政協是“橡皮圖章”“榮譽身份”的非議,《北京日報》刊發評論《兩會制度優勢是中國的一個根本優勢》,從兩會制度的設計初心,到“中國式民主”的運行規則,再到現實中的制度優勢,以打通曆史和現實的論述方式和全方位的知識含量,為讀者全面展現了兩會制度的強大生命力所在。

俄烏交戰以來,我國互聯網上出現了不少虛假信息和混亂噪聲,使得不少網民產生一定的困惑。《北京日報》持續發表數篇評論,如《看清楚誰才是當今世界禍亂之源》《中國人要始終站穩中國立場》《警惕“戰爭直播”背後的輿論黑手》《美西方對俄極限制裁的警示》等。一系列文章有極強的針對性,而且旗幟鮮明,明確指出是非曲直,點明“辨別是非,尤其是大是大非,更要以國家立場為底色、以國家利益為標尺”,“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説,永遠站在家國命運一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起到了澄清是非、解疑釋惑的作用。

北京日報評論關注的很多選題都涉及治國理政、制度比較、輿論風向等宏大主題,但更注重結合當前輿論熱點和受眾現實體會,講真話、講道理,避免“唱高調、假大空”。

《必須讓國家功臣名利雙收》一文直言錢七虎院士捐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助學讓人感佩,但人們對此心情“複雜”完全可以理解,國士不計名利得失,但社會不可不為他們計,要讓報國者享有最高尊榮。《關鍵抉擇彰顯一個國家的價值取捨》一文橫向對比疫情面前中西方“第一時間的第一反應”,剖析價值理念、政治承諾不是説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以何為本”終歸要在事兒上見……這些評論風格大氣、事例鮮活、真情實感、不裝不吹,“讓該熱的熱起來,該冷的冷下去,該説的説到位”。

經過多年探索,北京日報已形成多維度的評論矩陣,品牌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京平”是北京日報評論的筆名,京平文章主要圍繞北京市中心工作展開政策解讀,立足指導工作,已成為首都黨報評論的重要標識。2008年3月,《北京日報》“七日談”評論版創刊,從每週一期到每週兩期,逐漸成長為全媒體形態的內容供給平台。北京日報客户端於2020年3月推出“新聞我來説”評論短視頻欄目,通過“短視頻+新聞評論”的新型評論形態,捕捉新聞動態、剖析新聞焦點、傳播理性聲音。這些重點產品與評論員文章、社論、短評、長安觀察等評論品牌一起,構成了層次清晰、分工明確的首都黨報評論陣容。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北京日報將繼續強化政治擔當、大國擔當,以有鋭度、有鋒芒、有理性、有分寸的黨報評論打破公眾“信息繭房”,贏得輿論鬥爭的主動權。

先聲奪人 敢於舉旗亮劍
先聲奪人 敢於舉旗亮劍

北京日報評論部是報社最年輕的團隊之一,“90後”們挑起了舉旗亮劍的重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28 字。

轉載請註明: 先聲奪人 敢於舉旗亮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