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直徑盾構首穿地上“懸河”,“萬里黃河第一隧”東線貫通

◎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2020年10月30日,在濟南市天橋區濼口浮橋渡口旁,“泰山號”盾構機巨大刀盤破土而出,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率先貫通。標誌着我國在建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取得重大進展。

超大直徑盾構首穿地上“懸河”,“萬里黃河第一隧”東線貫通

黃河濟南濼口段,河牀高出南岸城區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河牀11.62米,是一條罕見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懸河”,濟南黃河隧道正從這裏穿越。隧道全長4760米,其中盾構段長2519米,隧道管片外徑15.2米,也是萬里黃河上迄今在建最大的隧道。

據介紹,針對大直徑盾構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懸河”,以全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鐵建首席專家、鐵四院副總工程師肖明清為核心的鐵四院設計團隊,首次設計了雙道防淹門解決方案,實現全方位有效封堵,保護城市安全。同時濟南黃河隧道穿越城市繁華區域,為拓展城市空間,隧道設計為雙管雙層,市政道路與軌道交通合建,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公路,下層為軌道交通以及管線和逃生通道。實現了一次穿越黃河的利用率最大化,極大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

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採用兩台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施工,盾構機開挖直徑15.76米。施工面臨開挖斷面大、掘進距離長、淺覆土、深基坑、高水壓、地質情況複雜多變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在掘進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河底長距離鈣質結核層,有1000米的區間為鈣質結核‘密集區’,最硬岩石強度達到45兆帕,相當於高鐵橋墩鋼筋混凝土的強度。大塊鈣質結核堵塞格柵,造成了泥水循環系統排漿困難,嚴重時可導致停機、管道被磨穿等問題。”中鐵十四局項目部盾構經理董冰説,其次是黃河底部全斷面粉質黏土地層,土質黏性高,廢漿量大,刀盤易結泥餅。

針對黃河隧道地層特點,工程技術人員在院士專家團隊指導下,依託大數據、BIM和物聯網技術,改造優化了世界最先進超大盾構機,制定出刀盤結泥餅判斷及位置檢測方法,研發一套泥餅形成的預測軟件治理“粘牙”問題。工程已形成“超大直徑泥水盾構廢棄泥漿環保處理及資源化關鍵技術”、“高粘粒地層超大直徑泥水盾構防結泥餅技術”等科研成果18項,報審實用專利13項。

濟南黃河隧道施工還有許多首創。“建設了國內第一條15米以上管片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研發了管片抹面機器人、管片3D智能檢測系統。”董冰説。

據悉,隧道西線正按計劃順利掘進,預計2021年春節前實現貫通。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2 字。

轉載請註明: 超大直徑盾構首穿地上“懸河”,“萬里黃河第一隧”東線貫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