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申夢芸 實習生 張一帆
11月3日,成渝雙城經濟圈城市發展圓桌論壇在成都召開。本屆論壇由四川省土木建築學會主辦,四川省土木建築學會城市規劃設計與更新專業委員會和學術工作委員會及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
來自建築行業的多名與會專家和行業翹楚圍繞“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如何審視城市更新,以及如何塑造符合新時期公共需要的城市場景”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
城市更新需要“自下而上” 提高公眾參與度
“成都的城市更新已進入3.0版本,要突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這’四共’的作用,要讓政府、建築設計師、原住民以及商家商户這四類人都參與到城市改造中來,提高公眾的參與度。”
基準方中城市更新事業部總監華軻將建築設計師比作“沙丁魚裏攪動的鯰魚”,他認為,要把死氣沉沉的老舊城區攪動一下,激活民眾進行自下而上的城市更新,不能單單依靠政府的自上而下的調整。
同樣,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建築規劃一所所長郭世偉指出城市更新的痛點,當下大拆大建的成本過高,已經無法實施,但是舊城改造必須要有新項目的注入,所以城市有機更新的最好方式就是自下而上地進行改造,然而在此過程中還存在土地存量轉移、政府與業主協調等機制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
重視人文關懷 把握好城市更新和改造的“度”
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李澐璋從中日城市尺度的對比出發,指出過大的城市尺度容易存在人文關懷缺失的問題,如何在舊城改造過程中讓城市與人更適應、如何增加城市的多樣性等問題應該被放在首要位置上,短時間內的高強度更新僅能代表一代人的觀點,必然會快速過時,因此,可嘗試 “換牙式、鑲嵌式”的小尺度改造,把城市更新的重心從形式轉移到內容上,從風貌更新轉移到生活方式更新方面,並儘量兼顧建築設計和城市規劃的功能性和美感。
成都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劉民指出,城市要從“外延擴張式”發展轉向“增加內涵式”發展,還要分配好政府引導與建築規劃者在實操層面的話語權問題,並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機制和規定。此外,要把握好城市更新和改造的“度”,以微更新、低干預度為準則,適當留存老建築,保持城市的多元性。
放大川渝城市更新格局 整合兩地中間地帶資源
山鼎設計高級總監劉駿翔認為,應把川渝城市更新的格局放大,不能只對成都和重慶兩個城市進行規劃和設計,更要思考怎樣把兩個城市之間的地域和資源進行有機協調,怎樣處理其間的三四線城市、鄉村以及山川等自然景觀。
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李永敬則結合自身創業經歷,從建築工程材料的角度切入城市更新的問題。他認為,建築材料的更新對城市改造同樣具有較大意義,竹鋼等生態材料的推廣能夠減少鋼筋混凝土等高消耗高排放的使用,有利於資源節約和城市環境的改造,同時,竹鋼90%以上的原料都來自竹子,還可以帶動竹農經濟的發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