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相較於SUV市場的哈弗H6、長安CS75以及吉利博越而言,自主品牌在轎車領域的話語權相對較少,除了帝豪及逸動之外,其他車型幾乎沒有機會登上乘聯會的TOP.15榜單。與此同時,轎車市場又有着較強的銷量增長潛力,尤其是對於12萬級的緊湊家轎市場而言,成為車企眼中不可忽視的“蛋糕”。
“轎車市場是自主品牌的軟肋”,用這句話形容自主品牌的發展現狀,一點都不為過;而合資品牌在緊湊家轎市場影響甚廣,想要突破其牢固的產品矩陣,顯然不是什麼易事。不過,在去年的11月1日,號稱“顛覆者”的吉利星瑞便帶來了一絲希望,它以令人難以拒絕的產品實力,與合資車型發起正面“進攻”。
如今,距離星瑞上市已經四個月有餘,星瑞目前的銷量表現如何,未來是否有機會衝擊銷量榜單?它到底算不算成功?結合星瑞目前的市場表現,我們心裏或許就會有了答案。
銷量不俗,增長潛力較大
自上市之初,星瑞的發展目標就非常明確:定位介於帝豪和博瑞之間,打造一款足以抗衡合資緊湊家轎的車型。因此,星瑞並不是一款簡單的“亮肌肉”車型,而是承載着吉利想要撕開合資緊湊家轎突破口的任務,衡量這一任務成敗的關鍵要素,無疑便是“銷量”。
以最近的二月份銷量來看,星瑞以月銷量7279輛的成績位列轎車市場第23名,緊隨其後的同級合資車型是第25名的思域(7168輛)、第30名的伊蘭特(5488輛)。當然,因為二月份迎來了春節假期,且市場消費能力早在一月份得到了消耗,所以星瑞月銷七千台的表現,並不能代表其真正實力。
將時間軸往前翻,星瑞一月份銷量為14160輛、(2020年)十二月份銷量為12077輛,十一月份銷量為7017輛,四個月共斬獲了4萬餘台銷量,平均月銷量破萬台。不難發現,除了首月處於產能爬升期外,星瑞在十二月、一月份均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尤其是在起售價超過11萬元的背景下,這份成績單顯得更為難得。
毫無疑問,雖説星瑞月均銷量萬台的成績,暫時還未進入乘聯會榜單中,但月銷最高1.4萬台的成績,充分證明了星瑞堅實的羣眾基礎。因此,隨着市場需求逐漸增多、用户口碑不斷積累,星瑞有望爆發出更為強大的銷量潛力。
誠意滿滿,瓶頸有待突破
如果單論銷量表現的話,帝豪絕對能夠稱得上是“國產家轎之光”,年銷23.2萬輛的銷量表現,令其成為去年唯一一款擠進轎車榜單前十的自主品牌車型。然而,星瑞之所以能夠被稱為“顛覆者”,與其11.37萬-14.97萬元的售價有着很大關係,在價格層面與同級合資車型看齊,無疑需要莫大的勇氣。
星瑞是如何令消費者買單的呢?拋開外觀、內飾設計等見仁見智的方面來看,星瑞的長寬高分別達到了4785/1869/1469(mm),軸距更是達到了2800mm,車內空間與使用感受完全能夠與不少B級車相媲美。星瑞在車身尺寸方面的“降維打擊”,正中年輕消費者的需求痛點,賦予其同價位車型難以替代的產品優勢。
另外,星瑞全系均標配了2.0T+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最大馬力190Ps,最大扭矩300N·m,同為“同級罕有”的配置。顯然,即便是在自主陣營中,“10萬出頭價格”與“2.0T發動機”都很難共存,更何況星瑞採用的還是沃爾沃的2.0T發動機,無疑再次刷新了國人的需求認知。確實,合資家轎沒有的“配置”,不代表消費者不想要,星瑞“冗餘”的配置實力,也將成為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
當然,雖説星瑞在產品實力上誠意滿滿,但還是有着一個較為關鍵的“短板”,那便是“品牌溢價能力”,這也是最有可能會限制星瑞銷量增長的因素。在很多人看來,即便合資車型內飾塑料感嚴重、加速常需“地板油”,但依舊有着頗具魅力的“合資光環”,成為購車的重要驅動力。相反,即便星瑞的實力再強,也很容易被“一票否決”。
結語: 事實上,無論是帝豪還是星瑞,無論是吉利還是長城,它們都是在為提高自主品牌的形象而努力,為獲得消費者的口碑而改進。因此,星瑞不僅傾注了吉利的眾多心血,更是代表着國產轎車的形象;如果星瑞真的能夠在銷量方面與軒逸、卡羅拉等車型“掰手腕”,國產轎車的整體形象也會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