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在衣食住行等等基本物質條件被滿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產生更高的精神追求,然而看看現在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的年輕一代吧,我們光是活着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日本人咋都不願意結婚生子,咋都喜歡宅,據説戀愛都懶得談,無論男女。這就是高福利高工資社會應該有的樣子嗎?還有,日本的自殺率據説是非常高的,還有很嚴重的自殺文化,如自殺森林,宣揚自殺的小説,專門的自殺組織等等不一而足,這個怎麼解釋?物極必反,日本社會的低迷是因為發展到極致了,憑那麼個小國家,發展到世界第三經濟體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他們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限制了他們繼續發展的潛力,所以他們開始走下坡路了。
而我國的潛力雖然是無限的,但是由於現在的社會壓力和收入差距太大,導致我們國家很多90後青年也開始低慾望了,因為他們感覺不到自己的奮鬥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房子 車子 結婚花光了一家三代人的積蓄,未來的只有在還貸和解決生活問題中掙扎。不敢有半點冒險行為,因為一旦失敗全家都會跌落谷底永無翻身的機會。就是泡沫經濟破滅給日本社會留下的沉重負擔造成的,發展成現在的佛系文化是必然的,不然只能有一大部分人絕望。泡沫拉高的奮鬥天花板,多數人一輩子奮鬥也達不到。
政治家世襲,是日本的傳統。天皇萬世一系,藤原北家把持攝政關白,清和源氏把持幕府將軍,大名,家老也是世襲的。現在的議員世襲只是歷史傳統的反映。日本人已經習慣了。再者政治家在日本只是一種職業,並不比別的行當高貴多少。甭管你是首相還是縣市小議員,一到選舉都得披上綬帶,站到宣傳車上向選民拉票。
這是大趨勢,教育的普及人口素質的提高後,每個人對自我和己後代的生活質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當能力只能基本滿足其一時,總不能自殺吧?唯一能做的只能無後不生育!我是70後如果時光倒流我也會果斷選擇單身或丁克。如果你把山珍海味放在一個人面前,他沒食慾這才叫低慾望。如果你給一個吃貨天天吃饅頭,還問他你食慾怎麼那麼差。真是可笑。原因還不是人口密集,社會資源的不合理分佈等,壓力太大,讓你望洋興嘆。什麼都買不起,難道去搶嗎?不能,那不得表現出低慾望的表面現象出來?
生活如此不易,不接受又能怎樣!這不叫低慾望是一萬個無奈,社會把我們的熱血澆滅了把我們的凌角磨平了,當初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仗劍走天涯的夢想也成了回憶。伊人已嫁,夥伴們各自成家,生活迴歸了平淡才發覺這才是生活。
日本低慾望社會好,不會那麼浮躁,社會比較穩定,治安好,像中國這樣的高慾望社會充滿了奸詐,物慾橫流,唯利是圖,造成與和諧社會背道而馳的現象,如坑蒙拐騙偷,假貨橫行,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歪門邪道層出不窮,造成一些混亂。希拉里説的一個高度自私自利,崇拜金錢與權利的社會沒有未來。
在大學城和現在的九零後,甚至00後踢球。他們幾乎不回追,也不反搶。足球這個最像戰爭的運動對於他們來説像是場遊戲。在遊戲了贏不贏對於他們來説好像無所謂。我有時覺得這樣子好像不好,可我自己呢?揹負着房貸,需要養育兩個小孩。這場遊戲,真的需要爭個輸贏嗎?或者,你們去玩吧,我玩我的。
這就現在所謂的佛系青年,誰能沒有慾望那?可是現實是所謂的社會資源被有錢有權的人把持着,社會充斥着權錢買賣。那些沒有資源的普通老百姓只能打工給那些權貴賣命,社會階級固化,普通老百姓不想讓自己的後代遭罪,所以就選擇低慾望苟且活着。
高調與低調。浮與事和潛於心。日本是後者,而我們是前者。82年的一份紅旗雜誌有這樣的論述:一箇中國人的才智當於三個日本人,一個日本人做事當於三個中國人。
這不就是你們要的自由嗎?這不就是你們要嗯高素質社會嗎?這不就是你們要嗯人口素質嗎?這不就是你們要的科技時代嗎?這不就是你們要的未來嗎?這不就是你們要的高收入社會嗎?窮人才能改變世界,因為窮人有慾望,為了慾望什麼都會做。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説的都有一定道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低慾望社會早晚會到來。那麼低慾望社會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個問題值得每一個人思考一下。慾望低一些是件好事,“儉以養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要做到“儉”首先就是要控制和降低慾望,現如今低慾望社會不招自來、不費力而實現卻又讓我們有些惶恐不安,如果是好事情我們又為什麼詫異質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