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事故頻出 誰來為“美”買單?
四川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王晗陽
“給你想要的改變”“你的美麗,自己做主”……近年來,在城市地鐵站、公園、商業街等地,隨處可見各類整形美容醫院對消費者的美好承諾。廣告中的模特或是輕輕微笑,或是用指尖輕觸臉頰,彷彿只需輕點“支付”按鍵,美貌便唾手可得。不過,這些廣告沒有告訴消費者的是:整容有風險,愛美需謹慎。
2020年5月,深圳女孩小麗瞞着父母到深圳南山松坪山的一家美容整形機構做整形手術,在麻醉過程中,小麗不幸心臟驟停,整形機構立即對她進行搶救,隨後又送到公立醫院進一步救治。儘管小麗最終保全性命,但是手術事故對她造成的傷害則是不可逆的。據瞭解,甦醒後小麗的智力水平降低到一歲,可能需要父母終身陪護。此事件中暴露出現今“野蠻生長”的醫美機構存在的諸多問題,其背後巨大的利益同樣滋生了諸多亂象,那麼,發生類似醫療事故時,當事人該如何有效維權呢?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律師。
事件
愛美之“心”驟停女子智力降至一歲
深圳女孩小麗現年31歲,為家中獨女,原本長相姣好的她為了進一步追求完美,於2020年5月接受了深圳某美容整形機構的眼瞼修復、隆鼻手術,不料卻在麻醉後5分鐘心臟驟停,幾經搶救才得以脱險。
小麗父母介紹,本次手術造成的後遺症十分嚴重,女兒經常會出現驚恐、尖叫等異常,甚至無法認出雙親,此外還伴隨着一定的幻覺,總是覺得自己身上有蛇或者蟲子。經鑑定,該事故導致小麗的身體出現六級傷殘,目前的智力水平僅相當於一歲嬰兒。醫療專家給小麗會診後得出的結論為,她可能需要終身陪護。
小麗並非第一個在該醫療機構手術室“心臟驟停”的人。據報道,2020年7月3號,黃女士曾在該醫療機構花費7萬元進行抽脂手術,不料全身麻醉後,醒來卻是在醫院的ICU重症監護室。醫院給出的診斷書表明,黃女士進院時“心臟呼吸驟停”,後來因為心肺復甦按壓,導致肋骨折斷。此外,黃女士的心臟、肺部和腎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
針對小麗的遭遇,深圳南山區衞生監督所稽查科負責人告訴媒體,事發後他們第一時間進行了介入調查,該整形機構證照合格,當時給小麗做手術的兩名醫生均具備行醫資質,不過,其中一名外籍醫生雖有證明,卻未通過我國美容主診醫生的備案。該負責人表示,衞監所今年1月已經對該整形機構作出了“罰款2萬,停業1個月”的行政處罰,涉事醫生則被罰款5000元,停業6個月。但這樣的處罰結果引發了網友的不滿,普遍認為“處罰結果太輕了”。3月21日,深圳市南山區衞生健康局發佈通報稱:“已於2020年5月依法對涉事醫療美容機構和醫生進行了立案查處,並對轄區同類機構開展了專項檢查工作。目前,患者家屬與該醫療美容機構在街道社區的調解下已進行多次商議,但尚未達成一致意見。”
現象
醫美市場亂象多缺乏麻醉醫生成突出問題
當前,“醫美”已經逐漸成為了新一代消費者青睞的對象,無論是“蓋圖章”的水光針,還是在臉上繪出“棋盤”的熱瑪吉,各式項目總有一款能抓住人們的愛美之心。
《醫療美容管理辦法》將醫療美容界定為,使用藥物、手術、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式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修復和重塑。根據醫美平台“更美”APP發佈的《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2020年中國新增醫美機構5150家,醫美市場規模達到1975億元,全球佔比達17%,其中北京、上海以及成都在國內市場排名前三。
多重因素推動了我國醫美市場的爆炸性增長。首先,政策上從“放開”到“扶持”,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美容行業提供了機遇。以成都為例,2018年成都市政府印發了《成都市加快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支持政策》,明確提出從支持高端醫美人才發展、支持醫美項目引進建設等五個方面發力,將成都打造為全國領先的“醫美之都”。
其次,民眾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使人們更願意為“變美”投入金錢和精力。據艾瑞諮詢調查數據,2020年,有約七成消費者在醫美上的花費超過1萬元,另外,據《新氧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男性消費者的數量增長達到52.3%。醫美正逐漸褪去“女性化”的標籤,不少男性也成為醫美的消費者。
最後,針劑原材料價格的降低、光電類設備的更新升級等,一方面滿足了眾多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醫美需求,另一方面,也促使醫美項目價格向親民化的方向發展,持續吸引着更多人羣。
不過,野蠻生長的醫美市場背後,巨大的利益同樣滋生了諸多亂象。“機構無資質”“非醫務人員”“藥物來源不明”等問題反映了該行業現狀並非如表面般美好,像小麗、黃女士這樣因醫美麻醉致傷致殘的悲劇便是其中的典型。
麻醉學科是臨牀醫學的一個分支,麻醉醫師需要具有執業醫師資格才可進行臨牀執業。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會長米衞東曾表示,按照人口比例,我國目前麻醉醫師的缺口大約在二三十萬人,可分配到醫療美容行業的醫師數量更是不容樂觀。
談及“醫美麻醉”存在的問題,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教授黃宇光在2020年麻醉學術會議周開幕式上表示,多數非公立醫美機構缺乏准入門檻,缺乏更多有經驗的麻醉醫生為醫美手術患者保駕護航,如手術安全監護條件不達標等,是麻醉事故的主要原因。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麻醉與鎮靜鎮痛分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教授姜虹表示:“目前很多民營醫院尚未取得全麻資質,缺乏進行大手術的儀器和技術儲備,甚至缺乏呼吸機,也沒有專人、專櫃、專處方保管的精神管制藥物,這是醫美麻醉面臨的尷尬現狀。”
2018年,中國數據研究中心首次定義並指出了中國醫美行業的“四黑”現象,包括“黑醫生”“黑培訓”“黑場所”以及“黑藥品器械”。據其發佈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我國醫美行業非法執業者數量超過15萬人,無資質認可的非法醫美機構已超6萬家,是正規診所的4倍,一旦發成醫療事故,對消費者的身心及財產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
説法
當事人可選擇調解、起訴等渠道維權時應注重證據收集
那麼,當遭遇“黑醫美”釀成的飛來橫禍時,消費者應該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呢?來自四川明炬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廖永鈺接受了記者採訪。
廖永鈺表示,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具體到小麗的遭遇,整形機構在手術過程中如果存在過錯的,應當就小麗的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此外,該整形機構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當地相關部門還可進一步追究其行政責任。
廖永鈺説:“首先,當事人前期可與醫院溝通協商,有的整形醫院會選擇賠償或者免費修復。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到相關衞生行政部門去投訴、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進行起訴。”
四川鑫天律師事務所律師蘭鍇告訴記者,當事人選擇投訴協商的,可以將相關材料遞交到醫院專門的投訴科室(如醫政科),要求對事故進行內部調查處理。醫患雙方可就賠償問題進行協商,若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簽訂書面協議,可以進行公證或律師見證,並報衞生行政部門備案。
“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醫患雙方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也可以向衞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當地衞生行政部門接到申請後,可在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組織雙方進行協商。”蘭鍇説,“最後,當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組織安排司法鑑定,並依據鑑定結論依法作出相應民事判決。”
談及上述救濟方式的利弊,廖永鈺表示,不論是與院方協商還是申請相關部門調解,都要建立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如果涉事機構拒不配合,那麼通過這兩個渠道取得的實際效果可能相當有限。不過,如果雙方調解進展順利,則當事人付出較小的精力即可拿到相應的賠償。
蘭鍇表示:“證據收集上,當事人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就醫事實證據,如病歷、住院卡、繳費憑證等;損害後果證據,如前後對比的視頻照片、證人證言等;損害賠償證據,如出院證明書、醫療費發票、務工工資證明、殘疾用具價格證明、交通費及住宿費發票等。”
結語
醫療機構接受處罰整改後尚有重新開張的可能,不過,因整容失敗而錯位的人生卻再無法邁入正軌。
相較於悲劇發生後的追悔莫及,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機構與主診醫生時,有必要提前做好功課,比如通過國家衞健委官網查詢其是否具備相應資質或者執業資格,通過國家裁判文書網查詢其是否之前陷入過相關的法律糾紛等。唯有在五花八門的醫美宣傳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方可不辜負一顆愛美之心。
來源:蚌埠檢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