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站11月5日發表題為《中國職業教育工坊尋求加強與非洲合作》的文章,作者是康納·麥卡欽、薩凡納·比爾曼、約翰遜·羅梅羅和默爾·卡切爾。全文摘編如下:
從歷史上看,中非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方面,其中鐵路、公路和能源項目吸引了最多的媒體關注。然而,對中國的非洲合作伙伴的長遠利益而言,技能和教育培訓也是中非合作中值得關注的一個關鍵領域。對於外國在非洲投資的一個基本假設是,它為當地民眾提供某種技術轉讓機會,從而使其能夠接觸到有價值的勞動崗位,這通常以兩種方式發生。促進技能和技術轉讓的第一種方式是僱用本地員工,並提供工作指導,讓他們能夠向同事學習。
技能和知識也可以通過與當地社區的教育機構接觸,以提供設施、技術支持、輔助技術和出國留學機會等方式來傳授。
為了發展非洲當地的人力資本,中非教育和技能合作在過去幾十年中已成為一個較為重要的合作領域。中非在教育和技能培訓方面的合作有多種常用方式,包括為非洲學生提供獎學金、到中國大學學習以及在非洲夥伴國家建設學校等。
中國為非洲學生提供獎學金來華學習,或許是中非教育合作最著名的形式。然而,中國也為改善和提升非洲國內的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舉措作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這是非洲“人力資源開發”的更廣泛目標的一部分,該目標始於2000年中國宣佈設立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會,此後通過中非合作論壇作出的一系列培訓承諾得到了加強。從2010年到2012年,來自54個非洲國家的27318名學員接受了培訓。
2015年,中國領導人宣佈設立一批區域職業教育中心和若干能力建設學院,為非洲培訓職業技術人才。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上,中國領導人宣佈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魯班工坊旨在與世界分享專門的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來推進“雙贏”的目標。
魯班工坊不僅符合中國在非洲資助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歷史,也支持中國與非洲更廣泛的外交和經濟交往。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魯班工坊等教育和發展項目投資以及其他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投資仍將是中國海外援助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實現中國通過人文交流拉近中非關係的目標外,每個國家的工坊都分別側重於與東道國政府發展目標相一致的不同技術技能。
魯班工坊獲得了非洲夥伴的普遍積極響應。埃及教育部副部長穆罕默德·穆賈希德説,與中國的這些項目“將增加就業機會,為畢業生打開一個新市場,並提供現代領域的就業機會”。烏干達科技與創新部長埃利奧達·圖姆韋西傑説,他相信烏干達工坊將促進當地和非洲經濟並充實烏干達的技術人才。
魯班工坊清楚揭示了中國希望中非合作向前發展的方向。中國正在兩條戰線上打一場具有挑戰性的公關戰:贏得非洲人民的認可和信任,並反駁越來越多關於中國在非洲的意圖並不完全積極的論調。像魯班工坊這樣教育和培訓非洲學生並且提高其參與中非合作水平的項目,可以使中國在非洲國家的形象得到積極的提升。